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 早日恢復功能

2016/03/17 06:00

傳統髖關節手術採「後側入路」方式,患者復原期較長。(照片提供/莊昌翰)

圖‧文/莊昌翰

髖部疼痛常讓患者覺得活動困難。(照片提供/莊昌翰)

65歲的蔡女士從兩年前就感到髖部疼痛、僵硬,近半年來痛感更為強烈,幾乎快要不良於行。她開小雜貨店,雖然每天要補貨、搬貨、應對客人,卻也不得不放下生意就醫。

經檢查發現,她的髖關節嚴重退化,於是以「正前開」方式為其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讓她能更快恢復活動的能力。

髖關節病變除了長時間磨損導致的退化性關節炎,也包含了長期喝酒和長期服用類固醇所導致的股骨頭壞死。

若髖關節感染、受傷後手術導致的併發症,都有可能造成髖關節的「次發性退化」。如果非手術治療(例如藥物、復健、使用輔具)都沒有效果時,就應該考慮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以往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手術方法是「後側入路」或是「前側方入路」,但因為手術中都截斷了某些重要的肌肉(後側入路─外展肌群;前側方入路─臀中肌),病人術後都會面臨這些被截斷的肌肉喪失肌耐力的問題,導致術後步態恢復較慢,上下樓梯較無力。

同時,醫師因為擔心病人的人工髖關節脫臼,會囑咐病人不可蹲下,而禁止蹲下的時間依照各個醫師開法不同,從3個月到6個月都有。並且有較多動作上的限制,例如不可坐太低的椅子,睡覺時雙腿中間要夾枕頭等等。

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從正前方進入髖關節,整個手術過程中,病人是平躺著,傷口位於前方且較小,重點是不用切斷任何一條肌肉,所以可以達到術後較快恢復活動,也縮短住院天數和復健的時間。

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與年齡密不可分,肥胖者及從事搬運、背負重物或是較長時間採取蹲姿、跪姿的工作者,都是疾病的好發族群。

因此,除了遺傳基因及性別等不可改變的因素之外,避免肥胖加重關節負擔、避免長期負重及關節反覆性的動作、適度且正確的運動,都可以增加關節周邊肌肉與韌帶的力量與強度,減低罹患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作者為彰化秀傳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