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腦造影證明 語言閱讀靠左腦處理

台灣的共同作者有: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右二)、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長吳嫻(左二)、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前所長郭文瑞(左一),以及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李俊仁(右一)等。(記者吳柏軒攝)

台灣的共同作者有: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右二)、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長吳嫻(左二)、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前所長郭文瑞(左一),以及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李俊仁(右一)等。(記者吳柏軒攝)

2016/01/06 06:0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我們在大腦中看見了人類智慧的發展。」台灣與跨國團隊花四年投入大腦跟語言的深奧領域,透過腦造影證據,證明人類在語言及閱讀,多靠左腦處理,不僅打破語言藩籬,推翻「學中文靠右腦、學英文靠左腦」迷思,未來更有助語言障礙型疾病、中風復健等相關肇因、療方研究。

打破左、右腦功能迷思

該研究鎖定「跨語言的大腦功能運作」,並從閱讀、書寫及計算三方面探討,由台灣、美國、以色列和西班牙四國共十八位研究者共同參與,台灣的共同作者有中研院院士曾志朗、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長吳嫻、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前所長郭文瑞,及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李俊仁等,其他團隊成員亦有交通大學、陽明大學、台北醫大等加入。

研究首次採四種語言同步分析,有漢語、英語、希伯來語及西班牙語,從各國選出八十四名廿多歲大學生,利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掃描,讓施測者在閱讀、聽說各種語言的詞彙時觀察大腦運作,歷經四年調查,最終在造影證據中,發現不論哪個語種,人類在處理語言及閱讀時,主要多靠左腦運作。

李俊仁表示,過去有人以為中文是象形文字,認為學中文時大腦需看見圖像,再連結意義,採取「圖像思考」,認定中文運作多在右腦,「這是嚴重迷思!」研究發現,字音字形完全相對的西班牙語,跟發展長久、具有象形、指事、形聲等六書概念的中文,都在聽覺與視覺辨識字詞的實驗中,呈現非常一致的左腦功能運作模式。

曾志朗說:「可見人類運用語言是『大同小異』!」人類文明的象徵之一,第一就是語言,約五十萬年前出現改變溝通,約八千年前再從洞穴圖像轉化出「文字」,四、五千年前逐漸成形,對人類來說,「認知」演化很深奧,而今透過新技術有機會窺探奧秘,解出人類智慧發展。

有助語言相關疾病研究

曾志朗更說,這次研究讓語言的不同不再成為焦點,呼籲研究者們不要再「爭辯不同」。研究成果不僅獲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未來實務方面還可朝向語言相關的疾病研究,如失語症、失讀症等,甚至當中風後大腦受損,其復健療方也有機會改良。

4國共18位研究者發現,人類大腦在進行閱讀、聽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皆為左腦,不分語種差異,如圖中,左邊為左腦造影、右邊為右腦,藍色區域是視覺閱讀詞彙時大腦運作區塊,綠色是聽覺辨識字詞區塊,粉紅紫色為兩者重疊區塊,圖中顯示左腦部分運用區塊較大。(台師大提供)

4國共18位研究者發現,人類大腦在進行閱讀、聽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皆為左腦,不分語種差異,如圖中,左邊為左腦造影、右邊為右腦,藍色區域是視覺閱讀詞彙時大腦運作區塊,綠色是聽覺辨識字詞區塊,粉紅紫色為兩者重疊區塊,圖中顯示左腦部分運用區塊較大。(台師大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