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少年肌無力 深腦刺激「行」得通

2015/12/22 06:00

▲肌張力不全症患者洪小弟接受「深腦部刺激術」後,已可使用輔助器行走。(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屬醫院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肌張力不全症患者洪小弟未接受「深腦部刺激術」前,身體扭曲無法行走。(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屬醫院提供)

現年17歲的洪小弟,大約10年前開始,常常出現「軟腳」現象,右手也漸漸無法拿筆寫字,就醫檢查確診為「肌張力不全症」,病況一天比一天不樂觀,漸漸無法行走,上下樓梯要父母、師長背,連坐在椅子上都相當吃力,但去年接受「深腦部刺激術」後,搭配復健治療,現已可手扶輔助器行走,手指靈活度也大幅提升。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屬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肌張力不全症」主要是彎曲與伸張關節的肌肉不協調,導致呈現不正常扭曲,可分為局部性與全身性,局部性患者常見症狀為痙攣、不自主眨眼或手指無法同時正常收縮而扭曲;全身性患者則為頭頸部肌肉不協調或頭歪頸斜,四肢行動困難、重心不穩。

林欣榮強調,近年治療肌張力不全症的藥物發展有限,患者選擇不多,若是局部性患者,通常會注射讓肌肉放鬆的肉毒桿菌,並搭配口服藥物與復健治療;若是全身性患者,則建議透過「深腦部刺激術」,在患者腦視丘下核植入電極,以電流刺激腦部神經,讓肌肉正常出力,可由醫師依症狀調節合適放電量,相對安全。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旭東指出,高齡人口罹病風險相對高的「巴金森氏症」,因為腦神經激素多巴胺分泌太少,導致無法自由控制動作,進而出現顫抖、行動緩慢、四肢僵硬等症狀,也可利用深腦部刺激術治療,像是59歲的黃女士罹患巴金森氏症後,原本漸漸無法行走,但經此治療終於能正常走路、打理日常起居,目前相關治療健保已納入給付,可以減緩患者負擔。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