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腳踝扭傷後遺症 調整骨錯縫可改善

2015/10/29 06:00

▲調整足踝部。(照片提供/黃新家)

文/黃新家

▲骰骨(照片提供/黃新家)

當兩根骨頭因扭傷或挫傷而出現相對位置變化就是「骨錯縫」,這也是受傷後,症狀無法改善的原因之一,常出現在腳踝扭傷的患者身上。

▲舟狀骨(照片提供/黃新家)

腳踝扭傷多半發生在走路遇坑洞或下樓梯踩空,或在運動時沒踩穩(例如跑步、打籃球跳躍下來踩到別人的腳)等,造成腳踝腫脹、瘀腫而行走困難。

有些患者前來中醫就診時,往往2、3週或數個月以上仍有後遺症。例如:走在不平的路會痠痛、容易再度扭到腳踝、把腳內翻姿勢時會痛(如盤坐)、或久站走久時腳踝痠痛等等,而導致行動的不方便。

中醫傷科在治療腳踝扭傷的後遺症時,會先排除有無扭傷引起的骨折,尤其在剛發生的當下,若有骨折,則必須做好固定,以利於骨折癒合;若無骨折,則需判斷有無「骨錯縫」的現象。

許多患者即使腳踝扭傷不嚴重,發生幾天內也沒看到腫脹出現,但還是走路不順或足踝疼痛、緊繃感而影響下肢活動功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踝關節扭傷時,因踝部、足部受到扭轉力常造成踝足骨頭的「骨錯縫」,然而因骨錯縫僅是兩塊骨頭輕微的位移而產生功能上的異常,還不到脫臼的程度,因此一般在X光上並無法診斷,多需經由觸診來診斷。

在足踝部,「骨錯縫」常發生的位置是在脛骨、腓骨之間,因脛骨和腓骨構成踝關節的上端,因扭傷而使脛、腓骨「骨錯縫」時,就會導致腳踝關節承受體重的功能不順暢。

其次是足弓的骰骨及舟狀骨,分別位在足弓的外、內側,這兩塊骨頭若因扭傷而導致與周邊骨頭出現骨錯縫時,就會導致足弓受力時,力量無法順利地由踝部往足底傳送。

中醫傷科可經由觀察及觸診患處判斷是否踝部、足部有「骨錯縫」,經由手法治療的調整,去除骨錯縫的現象而使卡住的關節恢復正常功能,減輕症狀。

(作者為台北、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部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