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70萬人慢性疼痛 快治療別忍耐

2015/10/20 06:00

醫師與病友團體呼籲民眾要將疼痛視為「疾病」治療,掌握「有痛、有講、有治療」的原則。(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楊先生曾經因為拔河賽扯斷左手臂,接回仍疼痛不已,所幸經治療有所改善。(記者林惠琴攝)

楊先生1997年參加台北市政府拔河賽時,不幸扯斷左手臂,雖然接回,神經卻嚴重受損成「病態性神經痛」,長達18年日夜與劇痛共處,他形容是「鑽到體內的抽痛」,一度受不了想求醫師乾脆把手切掉,甚至萌生跳樓念頭,所幸經醫師評估治療,總算成功降低痛楚。

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表示,類似的慢性疼痛其實可當成是一種人體保護機制,提醒必須注意,最常見的部位是背部與關節,其次是頭部與頸部,多肇因於脊椎與關節問題、創傷或手術。

癌症患者也是疼痛族群,演藝圈知名經紀人孫德榮宣稱為緩解癌痛而吸毒;確診罹患直腸癌的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也說癌症「痛起來像鬼!」但不同的是,她接受疼痛評估治療成功抗痛,認為「忍痛不是勇敢」,正確的態度是「有痛、有講、有治療」,並恢復健康的生活,家人才不會擔心。

林嘉祥指出,估計全台逾70萬名患者處於慢性疼痛中,研究發現,若患者忽視不理,約4成會罹患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症,甚至失去工作。

斷臂重接而長期忍痛的楊先生就說,經常半夜被痛醒,造成精神受影響,因此自己也有在看精神科;另一名19歲罹患纖維肌痛症的徐小姐,也因為疼痛每週工作至少要請假1-2天,導致不得已離開最愛的社工工作。

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長謝宜哲強調,無論是門診或住院患者,只要「說痛」,哪怕是只有一點點,都要評估疼痛強度、特徵、部位、延伸性、發生時間、相關因素、影響、感受等,再視狀況選擇針劑、口服用藥,進行觀察調整,藉以達到減緩痛楚的目的。

不過謝宜哲也說,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加上許多民眾擔心止痛藥會上癮,因此較少主動告知醫療人員,呼籲疼痛必須被視為「疾病」治療,若無妥善療程,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尤其有骨折、拔牙、外傷等狀況,痊癒後仍持續一週以上出現莫名疼痛,恐怕要懷疑是病態性神經痛,宜儘速尋求治療,以免造成更大影響。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