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屠呦呦受中國冷落 屢獲國際大獎

(路透)

(路透)

2015/10/06 06:00

〔記者林惠琴、編譯林翠儀、魏國金/綜合報導〕諾貝爾醫學獎昨公布,包括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愛爾蘭裔美國科學家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同獲獎。台北醫學大學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主任范家堃表示,三位得主貢獻主要用於治療「熱帶傳染病」,隨著地球暖化,熱帶傳染病可能成為全球性疾病,他們的研究才會格外獲得重視。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台灣一九四五年瘧疾盛行,當時總人口數才六百萬人,就有約一百廿萬人感染,但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四日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瘧疾根除地區,今年正好五十週年。不過目前每年仍有卅餘例自大洋洲、東南亞與非洲境外移入的瘧疾病例,治療方式正是使用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

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說,青蒿素問世前,瘧疾多以奎寧治療,但容易頭暈、耳鳴、心悸,不少病人形容吃奎寧的副作用比得瘧疾還痛苦,加上奎寧在部分地區已有抗藥性,治療常失敗,因此藥性溫和、副作用相對低的青蒿素成為拯救上千萬、甚至上億人的救命用藥。

現年八十四歲的屠呦呦,是中國「土產」藥學士,曾因沒有博士學歷、沒有留洋背景,更沒有中國兩院院士的頭銜,被稱為「三無」科學家,但她結合中醫草藥研究,從晉朝葛洪所寫的中醫古籍「肘後備急方」找到線索,而開發出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對瘧疾具有顯著療效,二○一一年獲得拉斯克醫學研究獎,今年再戴上諾貝爾桂冠,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中國人。

出身缺乏背景

被稱「三無」科學家

屠呦呦於一九三○年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她的父親以「詩經」的迎賓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苹」,為她取了一個有聲音表情的名字,這是鹿群在呼喚同伴一起吃草時發出的叫聲。

不過現實世界的屠呦呦,卻是一個沉默且不善交際的學者,中國文革期間,幾乎所有研究單位全部停擺,但越戰開打卻意外地讓屠呦呦走上抗瘧之路。

受命找抗瘧藥

當時丈夫正在勞改

中共於一九六九年啟動「全國瘧疾防治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代號「五二三辦公室」,屠呦呦擔任五二三的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必須找出抗瘧良方,卅九歲的她,丈夫正在勞改,還必須獨力照顧年幼的女兒。

屠呦呦在一九七一年找到從黃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的方法,諷刺的是,在那個意識形態掛帥的年代,屠呦呦發表論文題目為「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抗瘧中草藥工作」。她未得過中國國內科技大獎,直到拉斯克醫學研究獎公布,中國學界才有為她叫屈的聲音;今年戴上諾貝爾桂冠,距離她開發青蒿素已經相隔四十四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