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生脈散降暑氣 預防熱衰竭

2015/08/13 06:00

▲暑熱傷氣可服生脈散,五味子酸收斂汗;西洋參益氣養陰;麥門冬生津止渴。(照片提供/林彥廷)

文/林彥廷

近幾年的夏天氣溫越來越高,門診多了不少熱衰竭的病患,症狀包括:有體溫升高、口渴、頭昏、四肢無力和皮膚濕冷等,呈現脫水狀態,可以白虎加人參湯或清暑益氣湯治療。

熱衰竭進一步可達中暑狀態,體溫更高且意識不清,必須緊急給予輸液和降溫處理。

要注意的是,並非只有長時間在戶外活動的人有可能發生熱衰竭。臨床上,有些是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頻繁進出冷氣房,遇冷,毛孔收縮,無法排汗散熱,熱鬱積在體內也會產生類似熱衰竭的症狀。所以在高溫的室外要進入冷氣房時,應先在冷氣不強的地方待一會兒,如走道或樓梯間,等身體適應溫度變化,再進入低溫區。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夏天是養心的季節,汗為心之液,過度的高溫使得出汗增加,容易耗散心氣,可以生脈散養心肺之氣,組成為人參(可以西洋參代)、麥門冬、五味子。

人參補五臟陰氣,麥門冬生津止渴,五味子酸收斂汗,平時可沖泡代茶來預防熱衰竭。

適度刮痧也有幫助,由頭後方的風池穴順著脊椎兩旁肌肉刮,可開泄腠理、祛暑氣,並促進肩背部的氣血暢通。注意力道不宜太大,同時應避開頸部血管。

台灣地處亞熱帶,暑熱與濕氣易相合形成暑濕,伴有胸悶噁心、食慾不振、頭暈倦怠和腹瀉等症狀,可多食消暑利濕之品,如薏苡仁、絲瓜、西瓜等。

熱衰竭需要和夏季熱鑑別。夏季熱好發在3歲以下幼兒,這是因為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所致。一般發熱不會超過39℃,具有週期性,通常晨起高溫,到了下午就恢復。處置上只要讓幼兒在24℃以下的冷氣房活動即可。

在炎炎夏日預防熱衰竭,盡量在清早或黃昏後進行戶外活動;衣服以淺色、寬鬆及吸汗的材質為佳;防曬的裝備不可少,如擦防曬乳、撐陽傘、戴帽子等;並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冷氣房溫度不要調太低,以25℃至28℃為宜,讓身體有時間適應溫差的轉變。

(作者為基隆逍遙中醫診所中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