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訪】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廣邀農友契作 活化休耕地

星期專訪 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記者廖振輝攝)

星期專訪 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記者廖振輝攝)

2015/01/05 06:00

記者劉力仁/專訪

政府農業休耕政策引發農村民怨沖天,當年震驚台灣社會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現在經營「二四八農學市集」推廣無農藥的優質小農產品,並於全台尋找農友契作黃豆、黑豆、薏仁、小麥等,讓休耕農地活化。面對農業休耕,他在臉書PO文:「我寧願靜靜的煮豆漿,和農友一起一公頃一公頃把休耕地種黃豆,農友可以生存了,消費者得到健康,支持的人多了,話語權才會回到土地,回到農村!」

農用水會下滲 可補助地下水

問:最近因缺水導致農田大規模休耕,這個政策適當嗎?

答:根據「水利法」第十八條規定,第一優先是家庭及公共給水,再來就是農業用水,而工業用水排第四,但每次限水都從農業開始,工業用水卻不受影響,這是政府帶頭違法。

台塑六輕一個廠一天用水量,等於彰化縣一百萬人口一天的用水量,我們到底要照顧台塑,還是照顧彰化縣民?每次農業用水限制後,下一階段就是限公共及民生用水,這樣做法合理嗎?

環境面來說,外界常批評農村用水高,但產值不高,實際上,農田用水會下滲,可以補助地下水。水會蒸發,過程中帶走熱量,進而調整「地區的微型氣候」,所以人們常說住在農田旁邊比較涼快;農田田埂,形成獨立的區塊,有滯洪功能;有水就有生物,農友使用正確的種植方式,會為「生物多樣性」帶來可能。農田對於環境的意義很大。

求取平衡 工業與農業可不用對立

問:就一個農業政策關懷者的角度,農業跟工業有共存的空間嗎?

答:我認為工業與農業可以不用對立,都有可檢討的空間。農業方面可以檢討灌排系統是否有效利用、水會不會無效流失,區域進行種植規劃。工業方面,工廠用過的水是否可以再回收,還是就直接排掉?兩邊都要求取平衡,以最少的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

工廠倒閉,老闆將工人解僱,屁股拍拍人就走了,工業是無根的,但農業不可能這樣,土地是農民的,農民不會一走了之。我們要思考如何共同往前走,大家生活都過得可以,追求雙贏。

若沒了農村 會衍生社會問題

問:你來自農村,心中的農村是什麼樣的地方?

答:農業有社會功能,只要碰到經濟不景氣,從農村到都會工作的人會說「如果沒有工作了,那我就回家種田。」農村猶如一個海綿,可以吸納這些失業人口,等到景氣循環轉好,城市又需要工作人口時,這些人再到都市工作。

對農村來說,多一個人,只是多一副碗筷,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失業人口回到農村,左鄰右舍都是親友,大家彼此關懷,可以協助失業者走過低潮,如果農村沒有了,會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

農業也關係到國家安全問題,當沒有足夠糧食供給,一旦發生戰爭, 國家就倒了;還有食品安全問題,沒有自己的農業,所有食物都依賴進口,怎麼知道國外的食品是否符合我們的法規?大家應該去吃我們看得見種植過程的東西,支持本土的農業。

問:政府強調休耕政策有補助措施,這項措施有照顧到農民嗎?

答:這次休耕,政府每公頃農地補助八.五萬元,對象雖然是實際耕作者,但通常實際耕作者因為沒有種東西,也不好意思拿,錢還是會給地主,原因是這些實際耕作者擔心真的拿了,地主以後就不租地了,所以這筆錢很難到他們手中。

還有一種情況,農地沒有種植,上面會長出雜草或其他奇奇怪怪的植物,甚至被惡意偷倒廢棄物等,日後要花更多精神讓土地回復到可耕作的狀態。所以也會出現第一期休耕補償金給地主領,實際耕作者幫忙地主整理農地翻土,當成第二期農作租金。無論如何,從事實際耕作的農夫都得不到照顧。

問:農業的困境與農村未來的出路為何?

答:國外政府對於農業都有補貼政策,美國農民種植成本一百元有七十元是政府出的,我們農友幾乎一百元成本都是自己出的,台灣只有災損才有補貼,每個行業失業都有補助,農民失業並沒有補助,導致台灣農民競爭力薄弱,跨國貿易時,難以跟人競爭。「世界的另一種可能」作者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對於國外農業的高額補貼政策有詳盡的描述。

國際社會都是大國才會將農產品外銷,譬如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這些國家都以國力推動,台灣農民面對的是不公平貿易。

我認為政府要健全種植端及健全銷售端,種植端比較簡單,只要農作賣得出去,農友就會一直種,「要農友離開土地,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銷售端則要能配合開創農產品的市場,譬如我嘗試發展豆漿店、紅豆湯、甜品等,將農業種出來的農作物轉為實際的商品,進入銷售市場,當農友知道,農產品種了一定會有人買,就會永續投入,並且追求品質的提升。

政府推廣節水作物,希望節省用水,但政府也沒有思考該如何協助農民銷售,避免常常賣不出去。所以,我開始推農友契作黃豆,去年契作產量卅公噸,後端轉製成豆漿、豆腐、豆花,要幫農民把後端的銷售都想好,農民才願意轉作其他作物。

契作黃豆收購價高 農業新的出路

問:你這些年積極從事小農經濟,有實際的成果嗎?

答:我在嘉義東石、雲林二崙一帶,輔導農友轉種黃豆、黑豆、薏仁、小麥等等,有些農友現在還陸續洽談中,去年開始將契作的黃豆轉作豆漿販售。這種模式有機會成功的,進口有機黃豆每公斤五十元、基改黃豆每公斤廿元、一般黃豆每公斤約一百元,我跟契作的農友收購黃豆每公斤一百卅三元,價格好很多,農友一直問我真的嗎?我覺得這是農業未來的出路。

「東西種得再好,如果種在山上,沒有通路也沒有用。」我們希望在一年或一年半時間,為農友找到未來廿年的通路,於是我推動二四八農學市集,迄今將近七年,目前發展到八個據點,嘗試發展通路,我不是要賺錢,而是要幫助農友。

我們追求農產品的品質,但碰到的問題是雖然契作的農友不用農藥,因為地主通常不願意簽租地契約,所以很難申請有機認證。

這主要是當年政府推動三七五減租,很多地主簽了契約之後,「印章蓋了,土地就變成別人的」造成的後遺症,導致現在很多地主不敢簽約,擔心也會像當年三七五減租一樣,日後農地就拿不回來了,所以佃農提不出土地耕作的租約。

政府曾經規劃過「農地銀行」,由官方出來具保租地,轉租給農民,這樣地主就不會害怕,但此政策後來沒有實施,原因是公務員心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很多消費者覺得有機食品比較貴,我的想法是當越來越多人去種植無毒、有機的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的單價就會越來越合理;消費者的觀念也要漸漸改變,很多人冰箱都有一些食品吃不完丟掉,如果改變觀念,不要亂買,然後要買就買好的,買有機產品並不會造成經濟負擔。

讓更多人相信農業 還要再努力

問:台灣這幾年農業有進步嗎?

答:有啦!因為食品安全不斷出狀況,加上這幾年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影響到農業生產,這兩個因素讓消費者比較願意花錢購買優質的農產品,追求更安全與健康的生活。

「很多人都對農業有心,看我們怎麼讓人家相信!」這是我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