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腳踝翻船 小心骨折變長短腳

2015/01/03 06:00

▲從事需要側向移動及跳躍的運動如籃球,較容易發生腳踝扭傷的意外。(照片提供/李林鍵)

文/李林鍵

▲腳踝骨折後需定期追蹤有無因生長板受損所造成的長期併發症,如長短腳及腳踝變形。(照片提供/李林鍵)

國中一年級的小志(化名)非常喜歡打籃球,日前在球隊比賽中,跳起來搶籃板,不料球落地時,不小心踩到隊友的腳,造成右腳踝「翻船」,當下痛得無法走路,右腳踝外側腫起來,也看到瘀血。教練簡單處理,並加以冰敷、壓迫及固定後,馬上送到醫院。

經過X光檢查幸好沒有骨折情形,診斷為腳踝外側韌帶扭傷,建議休養2-4週,等到腳踝不痛不腫,可以活動自如,再開始練球。

踝關節主要由3個骨頭形成:脛骨、腓骨、距骨,藉由數條強韌韌帶維繫在一起,韌帶是維持踝關節穩定度最重要的構造。

小朋友腳踝扭傷通常發生在運動時,腳踝遭受預期外的內翻扭轉力量,從事需要側向移動及跳躍的運動如籃球,較容易發生腳踝扭傷的意外,以腳踝外側韌帶最易受傷,依受傷程度不同,痊癒所需時間也不同。

小朋友骨頭末端生長板屬於正在發育中的軟骨組織,女性生長板癒合關閉達到骨齡成熟約14歲左右,男性約16歲左右,生長板正常發育與否,會影響到成年後骨頭生長的長度及外型。

小朋友到達骨齡成熟前,生長板比關節周圍韌帶還要脆弱,小朋友腳踝扭傷時,生長板骨折機會高於成年人。

腳踝骨折是腳踝扭傷常見併發症,腳踝上方遠端脛骨與腓骨則是常見骨折發生部位,因而可能影響到骨頭末端的生長板,造成骨頭生長停滯,長期而言可能造成長短腳或足踝部的變形。

腳踝扭傷當下會造成疼痛及腫脹,很難分辨扭傷是單純造成韌帶受傷,或造成較嚴重的骨頭及生長板骨折。如果小朋友扭傷後,無法把身體重量轉移到受傷腳踝(即無法負重時),要小心腳踝骨折的可能性。

若腳踝附近皮膚有開放性傷口,要小心是否合併開放性骨折,需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及治療;X光是評估有無合併骨折最常用工具。

腳踝骨折的治療依部位及嚴重程度有所不同,程度較輕微的骨折,可在麻醉下進行閉合式復位,再以石膏固定4-6週;嚴重的骨折則需接受手術,進行開放式復位及內固定術治療。

重要的是,腳踝骨折後,不論是否接受手術治療,都需定期追蹤,以確認有無因生長板受損所造成的長期併發症,如長短腳及腳踝變形。

一般而言,程度輕微骨折至少需追蹤一年,嚴重的骨折則需持續追蹤到骨齡成熟、生長板癒合的年齡。

(作者為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健康小叮嚀—腳踝扭傷的處理原則

●急性扭傷時應遵行「PRICE」處置原則,即保護(Protection)避免再度受傷,休息(Rest),急性扭傷第一至三天內可冰敷(Ice packing),以彈性繃帶或護踝壓迫(Compression),以及抬高(Elevation)到比心臟稍高位置。

●急性扭傷後,若無法用受傷的腳單腳站立,可能合併骨折,此時應儘速求醫。

●若腳踝皮膚有開放性傷口,亦須儘速就醫,以排除開放性骨折的可能性。儘早治療,以避免皮膚傷口,及骨頭感染。

●可使用腋下枴杖協助行走,減少行走時的疼痛。

●若不幸發生腳踝骨折,不論有無接受手術,均需持續追蹤,以避免長期併發症。

(李林鍵)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