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A肝感染增7倍 生食蠔貝是禍首

2014/12/06 06:00

疾管署統計,近兩個月感染A肝患者多有生食蠔類或貝類的共同飲食習慣。(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生吃海鮮恐染A肝病毒!疾管署統計,今年10月至11月急性A型肝炎本土病例多達30例,較去年同期4例超出7倍以上,其中25例更嚴重到住院,為近4年疫情之最。

疾管署首次運用抽血採樣基因定序,搭配問卷調查方式,揪出感染病原為:生吃蠔類、貝類!

疾管署署長郭旭崧指出,A肝主要透過糞口感染,可藉由人傳人或食用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早期台灣衛生環境不佳,中高齡族群幾乎都受過感染,多已有抗體,反之青壯年普遍缺乏抗體,一旦食用污染食物,容易發病,病情也較嚴重。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國內60歲以上民眾高達95%有A肝抗體,50至59歲為80%,40至49歲為50%至60%,40歲以下則多無抗體,致死率約千分之一,若是帶有B、C型肝炎再感染A肝,可能併發猛爆性肝炎而亡;國際著名個案為1988年中國上海民眾生吃毛蚶受到感染,引發大流行,造成約30萬人受影響。

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30名急性A型肝炎本土個案為13男、17女,年齡介於13至73歲,以20至40歲為主,遍布全台各地。

抽血檢查發現,其中19例A肝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搭配問卷調查結果,揭露近2個月內有生吃蠔類、文蛤、蛤蜊的共同飲食行為,因此研判是生食帶殼海鮮類引起的感染現象。

陳婉青強調,帶殼海鮮受污染原因推估與養殖、採收、加工、製程有關,可能來自於水源或食品從業人員,引起A肝的受污染食物不侷限於生鮮。國外曾出現藍莓、青蔥是病原的個案,而A肝病毒耐熱性高,建議烹調食材溫度至少85℃以上,而且生鮮貝類殼打開,再煮3至5分鐘為佳。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國內每年急性A肝約60至80例,今年短短2個月就出現30例。由於A肝潛伏期長達15至50天,若民眾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與腹部不舒服,並且數天後發生黃疸,最好儘速就醫。

陳婉青提醒,若是餐飲從業人員,感染風險相對較高,可考慮注射A肝疫苗,2劑防護力可達95%、20年以上,但健保不給付,自費約上千元,金門、馬祖與山地偏鄉學童則提供公費施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