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留意藥物副作用 但不要過度擔心

2014/10/25 06:00

文/顏群芳

民眾在領藥的時候,常會問到:「藥師,這藥吃了之後,會有副作用嗎?」其實藥物就像一把雙面刃,可以「治」病,讓你免於疾病的侵襲,但也可能「致」病。

臨床上,藥物副作用的正確名稱是「藥物不良反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藥物不良反應」的定義為:「當人類使用藥物在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者用於修正生理功能時,在正常劑量下,藥物在人體上所產生的一種不舒服、有害性或未預期中的反應。」

我們當然都希望,人體吸收進去的藥物可以快速在病灶處產生效果,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是,隨著血流的分布,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也會作用到其他身體器官當中,這時就會產生療效以外的作用,產生我們不想要的症狀,也就是一般民眾所擔心的藥物副作用。

基於用藥安全的考量,一個藥物上市之後,會在藥物說明書內,詳細列出所有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以提醒醫療人員或社會大眾。

在使用這類藥品時,需注意的風險,一般會依照發生頻率的高低來區分為極常見、常見、少見、罕見、極罕見。例如:發生機率大於10%為「極常見」,介於1%-9%則為「常見」,以此類推下去。民眾通常在藥袋上看到的藥物副作用,以列出常見的為主。

但很多民眾一看到藥物的副作用,心裡就會排斥。例如:常見的類固醇藥物,不管在治療氣喘、皮膚過敏、各種發炎疾病上面,都有顯著良好的療效,但卻也可能會產生頭痛、高血壓、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

很多人看到這些副作用,都不敢吃藥了。重要的是,有時不先控制好眼前的疾病,而一味地煩惱那些副作用,不按時服藥,反而有惡化疾病的可能,就有點本末倒置,所以千萬不能因噎廢食。

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有時候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是很可怕的,像是嚴重到導致全身性的水泡,皮膚嚴重潰爛等。不過發生機率相對而言還算是很低的。

所以,只要是藥,不管是西藥或中藥,都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不可能完全沒有副作用。只是要去評估,當下疾病不用藥物治療對健康產生的影響,和藥物產生的副作用對你的危害,孰輕孰重,最好還是得遵循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作者為苗栗為恭紀念醫院藥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