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網路成癮變暴力?/ 關愛+戒治 擺脫壞情緒

2014/10/14 06:00

文/臧汝芬

從今年5月至今,連續發生好幾件年輕人的殺人事件,這些殺人犯都與網際網路的使用有關。在網路使用如此普遍的現況裡,許多家長擔心家裡的小孩常常使用網路,長大後會不會變成可怕的「殺人魔」?

具有暴力衝動攻擊行為的人格特質者,通常冷酷無情、說謊,對別人的需要無感、自私或完全缺乏同情心。這些特質並非突然形成,是經年累月漸漸發展而成。

其中最特別要注意的是兒童時期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在成長過程中,易出現偏差行為。也就是本身具有衝動特質的過動孩子若從小就被寵壞或欠缺管教,而發展出說謊或具破壞性的暴力行為,就有可能出現犯罪行為。

兒童時期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需要早期診斷或早期治療。正確的治療包括親職教育、適當的忿怒情緒管理、暴力行為控制,若有需要,則要加上藥物治療。

有些暴力衝動攻擊行為與後天的環境因素有關,包括:小時候可能生活在缺乏母愛的家庭中、父母感情失和、失婚、失養、單親、家境貧困,父或母親具有反社會性人格特質或酒精濫用。

簡單說,個性衝動的小孩如果缺乏愛的滋養,或缺乏正確的親子管教(被寵壞),這樣的小孩就屬高危險群,將來易發展出衝動暴力攻擊行為。

暴力衝動攻擊行為與網路濫用有關係嗎?從媒體的報導看來,這些年輕的殺人犯好像沒有前述的許多危險因子。唯一看到的是:網路的過度使用或可能的成癮使用,以及被形容為「宅男」的行為表現。

我們或可推論,長期使用電腦遊戲的時間與空間裡,隱藏了下列的危險:在網際網路打發或虛度時間,無從顯現其衝動性、情緒化、敵意感;在虛擬世界裡找朋友尋求慰藉,卻使自己在無形中,陷在更深的「社會孤獨」中;又加上打打殺殺的遊戲內容,重複刺激大腦,誘導他的暴力個性或充滿惡意的性格特質,呈現更深的痛苦或憤世嫉俗中,而不自知。

最重要的是,父母或社會大眾忽略了這群孩子的大腦,正處於發育階段,他們的長期網路成癮,可能已使他們出現了睡眠不正常、暴食或飲食習慣不正常現象。甚至許多青少年已因網路成癮而出現過度心理依賴,當父母阻擋他們使用時,孩子立即出現戒斷症狀,譬如情緒暴躁或暴力反彈。

因此,若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偏差行為時,應提早就醫診治;家中若有網路成癮的兒童、青少年,家長應儘早帶他們接受診斷或接受戒癮治療。

建議教育當局,除了在校設立學校心理師,進行學生的反霸凌工作之外,必須同時加做「網路成癮防範工作」,譬如:限制網路使用時間,開發情緒管理、衝動性格控制或人際溝通訓練相關的課程。

總之,兒童和青少年心理衛生工作必須要有「醫療、教育、父母」形成黃金三角共同努力,以避免暴力衝動的殺人事件繼續發生。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