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耳朵進水亂掏 當心染菌發炎

2014/09/16 06:00

記者何宗翰/新竹報導

天氣酷熱,去游泳池或海邊戲水是熱門消暑方式,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科醫師林怡岑指出,近來「游泳耳炎」案例增多,提醒民眾若掏耳朵誤傷表皮,病菌可能進入外耳道作怪,造成細菌、黴菌滋生,在免疫力較差的病人身上,就會引發嚴重感染。

林怡岑表示,耳朵的構造由外而內分成外耳、中耳與內耳,外耳與中耳有耳膜相隔,只要耳膜是完整的,外耳道的積水不會進入中耳及內耳;但外耳道直接和體外相通,成年人長約2.5公分,屬於狹長又有點彎曲的構造,容易因為游泳、戲水造成外耳道浸水感染,引發外耳炎,也就是俗稱「游泳耳炎」。

林怡岑說,外耳道的皮膚有細毛,也有分泌耳垢的皮脂腺,具有保護功能,除了少部分「油耳」的民眾外,一般人平常不太需要特別去掏耳朵,在臨床上反而常見因為用手指甲、棉花棒或是其他器械掏耳朵,造成耳道表皮損傷,進而引發外耳炎,尤其表皮泡水後腫脹更為脆弱,此時最容易受傷。

如果耳朵進水了,可以先嘗試將頭傾向進水的耳朵那一側,做幾次跳躍動作,市面上也有游泳專用的防水耳塞,選擇水質經過檢驗的游泳池也很重要。

林怡岑建議,當耳朵因為進水已出現腫脹甚至疼痛後,應該避免再次進水,洗澡也要特別小心,若發生外耳炎,可至耳鼻喉科接受耳滴劑或口服藥物治療;本身是慢性中耳炎、耳膜穿孔、或是裝有耳通氣管、中耳炎術後的患者,則是外耳炎或是中耳炎的高危險群,應先向醫師詢問是否可從事水上活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