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行抹藥膏治紅癢 愈擦愈傷

2012/09/02 06:00

▲圖3;過量使用外用類固醇,造成皮膚紋路。(照片提供/呂佩璇)

文/呂佩璇

▲圖1;用錯外用藥,惡化原本的皮膚黴菌感染。(照片提供/呂佩璇)

日前王太太覺得脖子紅紅癢癢的,她回想起最近家裡的狗正在掉毛,心想:「或許是對狗毛過敏吧!」於是她自行購買可治「皮膚癢、濕疹、蕁麻疹、香港腳」的四合一藥膏使用,沒想到2星期後,只見原本紅紅癢癢的地方愈來愈大塊(圖1),她才趕忙到皮膚科求診。

▲圖4;用了不明藥膏,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照片提供/呂佩璇)

◎常用的皮膚外用藥有:

▲圖2;過量使用外用類固醇,造成皮膚萎縮。(照片提供/呂佩璇)

●外用類固醇

●外用抗生素、外用抗黴菌藥物、外用抗病毒藥膏

●外用止癢藥

●其他用藥:退斑膏、抗凝血藥膏、A酸、水楊酸、三氯醋酸藥水、Podophylin、殺疥蟲藥等

外用類固醇依照強度,可以分為7個等級,其中第一級最強,第七級最弱,不同的強度,必須視皮膚問題的嚴重程度、發生位置而選擇。另外,類固醇又有油膏、乳膏、水劑之分,不同的劑型,必須視皮膚問題發生的位置、病程而改變。

王太太一開始圖方便,自行使用藥膏,使原本的皮膚黴菌感染更加嚴重,這是因為綜合藥膏裡面的類固醇降低了皮膚的免疫力,以及內含的抗黴菌藥膏濃度並不足夠。除了惡化原來的黴菌感染,如汗斑、皮癬菌感染,外用類固醇也可能惡化單純性疱疹、傳染性軟疣、疥蟲感染等,因此,當民眾不清楚自己的皮膚病診斷時,不宜貿然自行使用藥膏。

不明藥物抗過敏 沒效更嚴重

類固醇會造成皮膚萎縮(圖2),這是由於類固醇會抑制纖維母細胞,減少膠原蛋白和黏多醣的合成,淺層的彈力蛋白也減少。當皮膚支撐的組織減少,皮表血管擴張,稍微摩擦時會產生紫斑、潰瘍破皮,或是更嚴重一點,產生像妊娠紋般的表面紋路(圖3),都是外用類固醇常見的副作用。

另外,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容易產生痘痘,或是使原本的酒糟性皮膚炎、口周皮膚炎惡化。局部使用類固醇的地方,毛髮增多、皮膚變白,也不少見。

民眾常常質疑,皮膚科醫師只會開類固醇藥膏,然而,在許多皮膚發炎性疾病只要能夠配合醫師指示,好好使用外用類固醇,的確可以藥到病除。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民眾自行使用不明藥物抗過敏,反而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圖4),才是花錢又傷身。

(作者為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