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AI篩檢 智揪「中風隱形殺手」

2019/12/28 05:30

▲圖3:手機攝影捕捉頸部影像,篩檢頸動脈狹窄程度。(照片提供/高明見)

文/高明見

▲圖1:連續式小型記錄心電圖貼片。(照片提供/高明見)

台灣每年腦中風死亡人數,已超過1萬3000人,根據統計,平均每18分鐘就有1人中風,每47分鐘就有1人死亡。至於中風未死亡者,大都殘留輕重不一的殘障失能狀況。目前台灣需要長照的病人,7成以上是中風後遺症的病人,耗用龐大的醫療資源。

▲圖2:攜帶型小型超音波儀,量測頸動脈血流、脈動指數及內中膜厚度。(照片提供/高明見)

近年來,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對於中風預防和治療,有突破性的發展,尤其是預防方面,可以運用AI技術,快速篩檢出中風的高風險族群。

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高5倍

第一種中風高風險族群,就是心房顫動的病人,病人大多不知道自己有心房顫動,只偶爾感到心跳不順、心悸或虛弱感。心房顫動的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提高,65歲者盛行率高達5%,75歲以上高達10%。他們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倍,且中風程度較嚴重,致命率更高,所以心房顫動可稱做直接導致中風的隱形殺手之一。

心房顫動的族群,可以運用AI技術的心電圖監測貼片(圖1)、手環、手錶或血壓心律監測儀,方便快速且無痛篩檢出心房顫動。然後再經傳統心電圖儀及專科醫師的判斷確診,接受心律不整管理和藥物治療,如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便可大幅減少發生中風,即使不幸中風,也都屬輕微,可以很快康復。

頸動脈狹窄病變 第2號隱形殺手

第二種中風高風險族群,是頸動脈狹窄病變的病人,他們也大多未能自覺,據統計,約有2成中風病人,是頸動脈狹窄病變引起的,所以頸動脈狹窄病變是導致中風的第二個隱形殺手。

頸動脈狹窄病變的族群可以運用小型攜帶式超音波儀(圖2),或頸部攝影(圖3),透過高階影像處理,運用AI大數據運算技術,迅速篩檢出高風險病人。然後用傳統正規的檢查進行確診,給予抗血小板藥物,較嚴重者則進行置放支架或施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可大幅減少中風的發生。

以上兩種造成中風的隱形殺手,雖經治療,仍有不幸發生中風者,也可在黃金時間,即發病後4-5小時,給予溶栓治療(由靜脈打入血栓溶解劑)。如果血栓尚未溶解,可進行血管內取栓術,可大幅減少中風的併發症,促進病人康復。

所以目前對於中風已有好的預防篩檢方法,也有確實有效的治療處置。譬如已發展運用AI技術快速篩檢出可能立即導致中風的隱形殺手,即心房顫動及頸動脈狹窄病變,將中風預防的防線往前推動。早期加以管理及治療,以便大幅降低發生中風及致殘程度,不但減少個人病痛、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更可節省國家醫療資源。

(作者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