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沙遊治療 以沙為媒介 來趟心理療程

2019/08/11 05:30

▲藉創造沙盤景象,可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狀態;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陳琬渝)

文/陳琬渝

談到心理治療,許多人腦中便會浮現這樣的畫面:滿臉愁容的個案躺在長椅上,治療師則坐在一旁,聽著個案將心中所想一古腦兒說出來。這意味著:語言在心理治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無論是開口說話或沉默,皆有其獨特意義。

然而,近幾年來,心理治療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模式,個案可以參與藝術創作、心理演劇,甚至可以將許多小物件,放在一個裝了沙的藍色木箱當中,藉此創造、呈現出其內心的世界,這就是所謂的「沙遊治療」。

玩沙摸沙 借沙盤推演內心世界

有時候,我們會感覺自己的痛苦難以言喻、無法啟齒,也有時候,明明一切都很順利,卻莫名覺得哪裡不對勁;但我們往往並不那麼了解自己內在的動機、感受或需要,此時便不妨試著以非語言的方式,探索自己的內在。

在沙遊治療的過程中,建議先跳出既有的習慣,讓理性的腦袋暫時休息一下,感受沙的觸感,感覺哪些物件吸引你的注意力、或在對你說話,同時自由選取物件在沙盤裡創造各種不同的沙景,這些沙盤可能都反映著我們內在的狀態。

不過,有些人可能擔心:如果沙景反映了我的內在世界,那樣不會太過赤裸、可怕嗎?治療師會不會批判我做的沙景?或是做出我難以接受的解釋?

其實,擔心沙景洩露我們太多秘密,或擔心治療師做出過於獨斷的分析,都是相當正常的反應。但是,在沙遊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希望的是提供同理與保護的經驗,讓個案可以自由地探索與創造,並在經驗的過程中達成療癒目的。

建議進行沙遊治療時,不妨試著像孩子一樣玩沙,自發的選取、擺放物件,在感覺完成時,便可停下來,試著凝望、欣賞,感受沙景與物件引發的觸動和感受。我們也可以分享為什麼選取這些物件、想做出怎樣的場景或故事,以及這些物件和場景帶給我們何種感受與意義。

在創造、凝望沙景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享受那專注的當下,或產生各式各樣的感受,例如感受到心靈的平靜、悲傷、愉悅、成就感與釋放,此時治療師會全神貫注傾聽,跟隨個案一同進入、探索內在心靈的狀態,並在適當的時機,與個案一同回顧這個旅程,完成一次以沙為媒介的心理治療。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