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OL手臂抽痛 竟是帶狀疱疹前兆

2019/03/07 06:00

▲圖1。(照片提供/羅棋守)

文/羅棋守

▲圖2。(照片提供/羅棋守)

一名45歲上班族女性陳小姐因為右手臂莫名抽痛數日,原本以為是肌肉痠痛而到中醫診所就診針灸,並貼膏藥治療,直到右手前臂出疹(圖1),至皮膚科就醫才確診為帶狀疱疹。

▲圖3。(照片提供/羅棋守)

皮膚有病灶前 誤認是肌肉痠痛

詳細詢問病史,發現陳小姐因前陣子工作忙碌,熬夜趕工,睡眠不足,身體免疫力下降,才導致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活化,引發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因為過去被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引發水痘後,病毒便潛伏在身體的感覺神經節中,待我們免疫力低下時,如疲累、睡眠不足、重大壓力、心情不佳、老年人、免疫缺損疾病等狀況,病毒便會活化,沿著神經到達皮膚,造成神經發炎引發疼痛或刺癢不適,爾後在皮膚出現成群水泡樣的紅疹。

大部分患者在身體長出皮膚病灶前幾天,便會感受到局部疼痛、抽痛、燒灼或癢感,常認為是肌肉痠痛、心絞痛、腸胃發炎、盲腸炎、坐骨神經痛等,直到發出疹子才會尋求皮膚科醫師治療。

疹子可長於全身任何部位,大多分佈於身體的單側,初發時為紅色的丘疹或斑塊,接下來數小時後,便開始出現「成群的水泡」,水泡大小不一(圖2),呈現帶狀分佈於某神經節所支配的皮膚區域。未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疼痛難耐、皮膚壞死、傷口細菌感染、留下疤痕(圖3)等後遺症。

發疹3天內 口服藥能降低後遺症

因此,建議民眾若有類似狀況應及早就醫,於發疹3天內,口服抗病毒藥物,能有效縮短病程及疼痛,降低嚴重後遺症的發生。

健保署已於去年12月,全面開放給付第一代抗病毒藥物Acyclovir於治療帶狀疱疹患者,但此藥一天需服用5次,比較不方便,療效也較差;新一代的抗病毒藥物如Famciclovir和Valacyclovir一天只需服用3次,療效比Acyclovir好,更能有效降低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但健保僅給付於臉部、頭頸部、生殖器、免疫缺損疾病、癌症等患者。因此,針對若症狀嚴重、超過50歲較容易產生疱疹後神經痛的患者,建議民眾可考慮自費治療。

(作者為台中市羅棋守皮膚科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