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長庚研究 內臟脂肪指數高 腎臟病風險多1.5倍

2018/12/31 06:00

▲長庚醫院研究發現,內臟脂肪指數較高,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也較高。(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昨日公布研究發現,內臟脂肪指數愈高的人,不只血壓、血脂、空腹血糖數值愈高,腎功能也愈差,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高出1.5倍,顯示肥胖與腎臟病有高度相關性,呼籲民眾要多注意。

一般來說,體脂肪依照分布的型態,可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其中,內臟脂肪與許多慢性疾病關聯性更是緊密。

林口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蒐集2013年共2萬3570位在長庚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的成人資料,使用公式計算每人的內臟脂肪指數,並由低到高分成4組,最高1組定義為異常,其餘3組定義為正常,結果發現隨著內臟脂肪指數上升,血壓、血脂、空腹血糖呈現增加趨勢,同時腎功能較差。

林口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逸娟表示,進一步分析更發現,相較於正常者,內臟脂肪指數異常者慢性腎臟病風險高出1.5倍,尤其在男性更加明顯,可能與脂肪總量增加時,在荷爾蒙影響下,女性傾向堆積於皮下,男性則較常堆積於內臟周圍有關。

陳逸娟指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症候群、膽囊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深部靜脈栓塞等慢性疾病,均與肥胖有高度相關性;該研究則證實肥胖與慢性腎臟病也有相關性,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腎臟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Renal Nutrition)上。

陳逸娟認為,內臟脂肪指數較高的民眾,應該積極調整生活方式,以預防發生心血管代謝疾病、慢性腎臟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容易合併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最好按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等建議,多攝取全穀類、蔬果、豆類、堅果類等,避免油膩食物、紅肉、甜食、手搖飲,以及要多運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