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招哺乳式 遠離媽媽手

2018/09/24 06:00

▲許多媽媽因頻繁使用擠乳器而出現媽媽手的症狀;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徐興國、賴秀雯)

文/徐興國、賴秀雯

▲圖3。(照片提供/徐興國、賴秀雯)

許多媽媽產後出現手掌麻木、手腕疼痛等「媽媽手」症狀,認為一定是坐月子期間未妥善調理,或是這段期間碰到生水、冷水所致,事實上,即使媽媽在月子中心有專人照顧寶寶,可獲得全然休息,但媽媽若習慣使用擠乳器取代親餵,小心姿勢不當,長時間頻繁使用手指、手腕關節擠乳,也會導致「媽媽手」發生。

▲圖1。(照片提供/徐興國、賴秀雯)

國人坐月子的觀念根深蒂固,加上國內產後照護機構盛行,認為坐月子期間將媽媽和寶寶分開,才能讓媽媽養足體力,但這可能使媽媽不懂得親餵,卻習慣用擠奶器,反覆且大量使用手指、手腕的情況下,就容易造成媽媽手。

▲圖2。(照片提供/徐興國、賴秀雯)

「媽媽手」的症狀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有的甚至在懷孕後期就出現,常常因為腕隧道症候群,或是拇指肌腱炎所引起,前者是因為組織水腫壓迫神經,後者是因為肌腱發炎導致症狀。

有些媽媽認為,擠乳器比起寶寶更容易駕馭及操作,為求方便,捨棄親餵而過度使用擠乳器,但擠乳器其實無法完全取代寶寶的吸吮動作,專業的醫護人員還是鼓勵親自直接哺餵,方便又省時,但是正確舒適的哺乳姿勢非常重要,一來可以避免出現「媽媽手」,二來也能讓媽媽適度休息,降低心理壓力,更重要的是,延後斷奶的時間,讓寶寶能獲得充分的營養!

◎以下介紹3招正確舒適的哺乳姿勢:

●躺餵式(圖1):媽媽身體側臥,躺在枕頭上,寶寶側身貼合媽媽的腹部,媽媽的手臂和肩膀放在床上,扶住寶寶的後背,另一隻手呈C字型扶住乳房,讓寶寶含住乳暈,媽媽就能得到最大的放鬆。

●橄欖球式(圖2):將孩子夾在媽媽腋下,把腳放在手臂後,建議媽媽整個手肘露出支撐寶寶的頭部和背部,並讓寶寶靠近媽媽的身體,以順利含上乳房。

●搖籃抱姿(圖3):最常見的方式,將孩子抱到身上,用手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寶寶頭部,若要吸吮右邊的乳房,可先將寶寶的右手放在媽媽的腋下,讓寶寶的身體較貼近媽媽的乳房。

哺餵母乳對媽媽來說是個全新的體驗,在學習哺餵母乳的同時,還要忙著照顧寶寶,及忍受產後身體上的不適。若爸爸此時能協助整理家務、幫寶寶洗澡換尿布、與寶寶親子共讀、持續給予媽媽心理支持,讓媽媽全心親餵寶寶,減少手部勞動,就能預防媽媽手的發生。

(作者分別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及國健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