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聚寶盆》銀髮族失能 衰弱症是前兆

2018/02/11 06:00

▲銀髮族持續活動量,有助預防衰弱症的發生。(照片提供/陳君華)

文/陳煌其

台灣老年人口逐漸增加,預計到了今年(2018年)老年人口就會超過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在北歐國家較少有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而台灣高齡人口臥床的平均時間長達約7年之久。北歐國家注重預防失能,重視老年人的運動與營養方面的健康促進,希望銀髮族是能夠「在地成功老化」;台灣則注重已經開始失能的老年人照護。

衰弱症有5項臨床指標

台灣人普遍在面對家中長輩出現容易疲憊、走路有障礙、食慾不佳等情形時,就會讓長輩們「在家多休息」,然而這樣身體衰弱的情況就會日漸惡化,到最後就開始臥床、失能。如果家中長輩開始出現這樣的狀況時,應當特別注意,這可能已經處於「衰弱前期」。

大家會比較常聽到「肌少症」,但國外研究團隊在2001年時提出「衰弱症」的5項臨床指標,分別為近期體重減輕(3個月體重減少5%)、容易感到疲累、手握力不足、走路速度緩慢、身體活動量偏低,符合1-2項則定義為「衰弱前期」,符合3項以上則為「衰弱症」。「肌少症」為「衰弱症」的一種臨床表現。研究發現,衰弱程度越高,失能、住院機率及死亡的風險就會越高。

導致「衰弱症」的主要因素為:身體老化、多重共病症、營養不良、運動量少、心理狀態不佳、社會支持能力差等。不過「衰弱症」若積極治療是能有效改善的,而營養與運動、復健是關鍵。

然而營養不良的因素很多,常見原因大多為食慾不佳、吞嚥困難、牙口不好等,所以必須針對不同個案需求給予適當的建議。

家中長輩開始出現上述狀況時,建議就醫,別認為這是老化的正常現象而放任不管,這樣只會讓身體狀況日漸惡化的。儘早進行營養評估、營養介入及復健治療等醫療處置才是有效的解決之道。

(作者為嘉義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