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再抖抖手 醫薩刀改善原發性震顫

2017/09/12 06:00

▲經治療的「原發性震顫」患者,症狀獲得改善。(記者劉曉欣攝)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原發性震顫」患者模擬治療前寫出「毛毛蟲字」。(記者劉曉欣攝)

「抖抖手」有多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真的很難想像!

▲醫師表示,「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可應用於治療「原發性震顫」。(記者劉曉欣攝)

彰化縣52歲粘姓男子,10年來因雙手抖動之苦,連拿筷子夾菜都有困難,吃飯要老婆幫他夾好放在碗中,再用湯匙拿來吃,且去銀行辦理手續時,寫出來的字跡就像是「毛毛蟲」一樣,還被要求重寫,讓他相當自卑。

不只是餐廳、銀行不敢去,連只是要擠牙膏的生活小事,都因為雙手會頻頻發抖而變成最困難的大事,必須用手夾緊牙膏,再擠至牙刷上,最後經就醫檢查確診為「原發性震顫」。

同樣深受「抖抖手」之苦的還有58歲孫姓男子。他從事裝潢工作,原本鎖螺絲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5年多來卻也因為「抖抖手」,變得很不容易辦到;另外,在魚市場擔任批發工作的56歲黃姓男子,也是長期承受雙手抖動之苦。

彰濱秀傳醫院神經科主任魏誠佑表示,這3名患者都是「原發性震顫」,發病原因不明,雖然很少導致失能或是殘障,卻對生活與社交產生很大的影響,加上藥物治療的療效有限,被公認為「難治之症」。

彰濱秀傳神經科醫師陳致霖指出,65歲以上的人,每5人就有1人罹患「原發性震顫」,40歲以上的人則每20人就有1人;症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惡化,約一半患者有家族遺傳史。

不必進行開顱手術

「原發性震顫」與腦部異常放電有關,過去治療以服用藥物為主,僅輕症患者見效,較嚴重病人則是成效有限,可能需要開顱手術處置,但現在有醫院引進「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以下稱「醫薩刀」),經過療程可以改善腦部異常放電,進而緩解「抖抖手」的困擾。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微創外科主任張維傑表示,用「醫薩刀」治療「原發性震顫」,最大特點在於不必進行開顱手術、全身麻醉,只要針對大腦視丘相關區域進行超音波的能量聚焦治療,就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目前上述3名「原發性震顫」患者,經過「醫薩刀」治療後,第1位可以自己夾菜吃飯、上銀行填寫資料、單手擠牙膏,其餘2位也終於可以正常工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