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精神病友遵醫囑服藥 穩定病情避免失控

2017/07/06 06:00

若有情緒上的困擾,應及早就醫並接受治療;圖為情 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文/柯俊銘

小王(化名)是躁鬱症患者,最近因沒吃藥而病發,除沿街咆哮外,還破壞停放的車輛。有民眾見狀報警處理,他被送到醫院處置後,症狀才比較穩定。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案例常見於新聞版面,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對於罹患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重大精神疾病者,遵循醫囑服藥是病情能否獲得控制的關鍵,但臨床發現,近5成的個案配合度不佳。

為何這些病友會擅自停藥?道恩.威勒根(Dawn Velligan)博士是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的精神醫學專家,其針對36篇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並將結果發表在知名期刊《患者偏好及服從性》。

◎最普遍的原由歸納如下:

●無病識感:自我感覺良好,不認為本身有病或需要治療。以躁鬱症為例,據估計約有40%的患者缺乏病識感,特別是處於急性狂躁時更是如此。

●物質濫用:自以為是,慣用個人認定的物質來因應病症,該舉動又被稱為「自我藥療」。例如有些憂鬱症患者會以酒精、非法藥物來嘗試自我治療。

●負面觀感:對於需靠藥物才能維持正常生活感到挫折,覺得很沒用, 因此會特意逃避,儘可能不吃。有的家屬因怕被標籤化而不鼓勵患者服藥。

●伴隨不適:部分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例如:頭暈、嗜睡、手抖、流口水、肢體僵硬等,常讓患者無法忍受,即使調整,仍排斥服用。

●認知障礙:有些患者可能變得懶散,甚至出現心智退化,例如:難以專注、健忘、反應遲鈍等,若身邊沒人提醒,難以維持規律服藥。

一旦未配合服藥,病情容易不穩,家人的生活品質也會大打折扣。若因幻覺、妄想影響,衍生攻擊、破壞等舉動,或在情緒低落下尋短,帶來的傷害會更大。

要避免上述情事發生,有賴醫師、病友與家屬之間的合作,透過溝通與協調,排除拒絕服藥的因素。只要能建立好醫病關係,提高患者追求健康的動機,加上親友持續的支持,相信就能增強服藥順從性,降低疾病復發率。(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