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長期貧血、腹脹別忽視 可能是幽門桿菌惹禍

2019/09/10 11:43

康本初醫師指出,幽門桿菌感染可能造成貧血。(記者蔡思培攝)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一名28歲男子每年都會進行健康檢查,這幾年雖發現稍微貧血,但因無其他症狀所以未就醫檢查。最近一個月感覺易腹脹、難以消化,因此到腸胃科就醫。檢查後發現男子胃靠近幽門的地方有廣泛性的發炎,表面還形成炸雞皮般的結節狀變化,進一步檢查發現是幽門桿菌感染。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台灣幽門桿菌感染盛行率為20%。幽門桿菌會破壞胃黏膜,感染幽門桿菌常見症狀包括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還可能造成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癌等疾病。這些胃疾可能因為慢性出血造成血球流失,讓人出現頭暈、疲倦、體力差等胃部以外的貧血症狀。

康本初指出,慢性貧血原因與血球原料吸收不足、體內造血、血球溶血、血球流失有關,幽門桿菌感染會造成血球流失、血球原料吸收不足,因此可能引發貧血。但有些女性在因感染幽門桿菌導致貧血時,卻以為是生理期影響,他提醒民眾,有貧血就要就醫檢查。

幽門桿菌也可能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康本初說,感染若造成慢性胃炎,會使胃酸分泌減少、讓食物中的鐵較難吸收;如果引起萎縮性胃炎,則會使胃內在因子分泌減少,食物中的維他命B12較難吸收。鐵和維他命B12是製造血球的原料及必需物質,若民眾長期貧血,也應該考慮到原料吸收問題。

預防方面,幽門桿菌是經口傳染的細菌,寄生在胃的幽門附近,預防感染首重飲食衛生,建議吃飯使用公筷母匙、避免飲用有汙染疑慮的水,父母也不要用口中食物餵食嬰兒。

康本初提醒,幽門桿菌感染也可能增加胃癌發生機會,當長期貧血或有腹脹、消化不良症狀時,應至腸胃科就醫檢查,儘早發現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