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直擊谷風隧道施工現場! 蘇花改開工以來最大難題

蘇花改谷風隧道去年10月20日發生動工以來最大抽坍,抽坍工作面仍有地下水湧入,工程人員得在泥濘及潮濕環境中,緩慢往前推進。(記者張議晨攝)

蘇花改谷風隧道去年10月20日發生動工以來最大抽坍,抽坍工作面仍有地下水湧入,工程人員得在泥濘及潮濕環境中,緩慢往前推進。(記者張議晨攝)

2018/05/26 08:06

南北兩端每月6公尺緩慢推進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去年10月,已貫通的蘇花改谷風隧道發生開工以來最大規模抽坍;經過半年,抽坍現場南、北兩端工作面,正以每個月6公尺速度緩慢推進;蘇花改能否在109年1月達成全線通車目標,端看這場抽坍意外能否在9月完成排除,工程人員形容,「現在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

昏暗隧道內「嗡...嗡...嗡」機器鑽掘聲不間斷,這是抽坍現場每天24小時持續運作的場景。

去年10月20日,長4.7公里的谷風隧道南下線,上方土層不敵連日豪大雨,雨水破壞不透水層,夾帶逾萬立方公尺的土石衝入已貫通的隧道,土石範圍長達117公尺,這場抽坍也成了蘇花改開工以來,碰到的最大難題。

記者與工作人員坐著四輪傳動車前進抽坍工作面,越接近抽坍現場,地面越顯泥濘、顛簸;隧道上方,是被土石壓壞的鋼筋、水泥結構體;路面兩旁,還有著深達半身高的泥漿。

每分鐘4公噸地下水湧入

抽坍現場,南、北兩端坑夫坐在工程車上,24小時不間斷得在鬆軟工作面上鑽出小孔,再將水泥、環氧樹脂等灌入岩盤內,阻絕地下水、固結岩層,完成地質改良後,才能將土石運出隧道。

由於岩層飽含地下水,水從裂縫流入隧道內,工程人員只能穿著雨衣,在忽暗、潮濕的環境內與大自然搶時間。

「每前進一步,都必須戰戰兢兢。」監造單位、台灣世曦主辦工程司張永正說,不管外頭有無下雨,隧道內每分鐘仍有4公噸地下水湧入,坑夫必需先把水阻隔在外,工程才能安全順利前進。

解決抽坍比開挖還要困難

谷風隧道南、北兩端,從抽坍發生以來,已往前推進53公尺,工班每天在泥漿、湧水的工作環境下,每月以6公尺速率,緩慢往前推進,工程人員私下形容,「要解決抽坍,比開挖隧道還要困難」。

谷風隧道抽坍面仍還有約60公尺範圍待解決,蘇花改能否在總統大選前,達成花蓮人「安全回家」的期望,端看這場意外是否能如期完工。

「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蘇花改工程處長邵厚潔說,蘇花改全線要如期通車,抽坍9月前必須完工,他們正努力朝這目標邁進。

相關影音

工程人員在泥濘及潮濕環境中,緩慢往前推進。(記者張議晨攝)

工程人員在泥濘及潮濕環境中,緩慢往前推進。(記者張議晨攝)

目前蘇花改谷風隧道兩端各以每個月6公尺進度緩慢往前推進。(記者張議晨攝)

目前蘇花改谷風隧道兩端各以每個月6公尺進度緩慢往前推進。(記者張議晨攝)

工程人員形容,「解決抽坍每步都要戰戰兢兢,比隧道開挖還要困難」。(記者張議晨攝)

工程人員形容,「解決抽坍每步都要戰戰兢兢,比隧道開挖還要困難」。(記者張議晨攝)

目前谷風隧道兩端各以每個月6公尺進度緩慢往前推進。(記者張議晨攝)

目前谷風隧道兩端各以每個月6公尺進度緩慢往前推進。(記者張議晨攝)

隧道內每分鐘仍有4公噸地下水湧入,坑夫必需先把水阻隔在外,工程才能安全順利前進。(記者張議晨攝)

隧道內每分鐘仍有4公噸地下水湧入,坑夫必需先把水阻隔在外,工程才能安全順利前進。(記者張議晨攝)

工作面可見當時被土石壓壞的鋼筋、水泥結構體。(記者張議晨攝)

工作面可見當時被土石壓壞的鋼筋、水泥結構體。(記者張議晨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