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重現古代「雕胡飯」美味 花蓮農民種罕見「菰米」

徐明堂在花蓮山區廢棄池塘,找到罕見的野生菰米,這是它已發芽的樣子。(記者花孟璟攝)

徐明堂在花蓮山區廢棄池塘,找到罕見的野生菰米,這是它已發芽的樣子。(記者花孟璟攝)

2018/03/06 18:11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烤肉必備蔬菜筊白筍,與稻子一樣都是禾本科的植物,名叫「菰」。鳳林鎮栽種有機米的農民徐明堂,從花蓮山區一處廢棄水塘意外找到野生的菰米,採集後進行培育種植。徐明堂說,臺灣農民種的菰因農民長年選育的結果,對「菰黑穗菌」感染的抵抗力弱,導致菰無法結穗成米,只能長成筊白筍,而他透過找到的菰米能結出米粒,非常特別,花蓮農改場的專家也表達興趣!

徐明堂在鳳林鎮大榮里種有機米,自家農場命名「鳥居農場」。他為了區隔市場,努力引進新品種米,從台中194號「茉莉香米」、黑米、乃至菰米、吉野一號「天皇米」等等,每一種產量都不高,他最近忙著插秧的同時,也邀請鳳林國中七年級的學生分成3個梯次,到農場做有機農業體驗。

國中生農業體驗活動昨天早上第一梯次,鳳林國中30名學生們聽著徐明堂介紹「菰米」的由來,都非常新奇。徐明堂介紹,「菰米」是古代的「六穀」之一,包括稻、黍、稷、梁、麥、菰,菰米外觀是黑色狹長形狀的穀粒,煮成的飯稱為「雕胡飯」,是人們心中難得吃到的美食。

他說,大詩人李白作品「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把雕胡飯寫進詩中,有「跪進雕胡飯」的句子;唐宋以後人們不吃菰米飯了,而是吃感染「黑穗菌」後莖部膨大、發育而成的「筊白筍」當作蔬菜,與蓴菜、鱸魚並列為江南三大名菜。

徐明堂說,國內農民種的「筊白」,由於人工選育的結果,只會留下會長出筊白筍的植株,分蘗後無性繁殖,因此不會結出菰米,沒有種子。他說,他找到的野生菰米還能結出稻穗,他希望重現「雕胡飯」的美味,如能種植成功,希望成為鳳林鎮的特產。

體驗活動分成菰米的播種、以及「吉野一號米」插秧,大多數學生都是第一次踩進軟軟的水田泥巴中,每人抓個幾顆珍貴的、已經發芽的「菰米」,種進泥土中;接著也在徐明堂帶領下,學生們捧著秧苗下田「手插秧」,體驗「粒粒皆辛苦」的農人生活。

徐明堂說,因為國內的菰缺乏抗病能力,因此找到野生的菰米意義重大,花蓮區農改場也很有興趣,也表達希望取得種原來研究,希望為其基因定序。

花蓮農民徐明堂在山區的廢棄水塘,找到野生的菰,還結出稻穗。(徐明堂提供)

花蓮農民徐明堂在山區的廢棄水塘,找到野生的菰,還結出稻穗。(徐明堂提供)

花蓮農民徐明堂在山區的廢棄水塘,找到野生的菰,還結出稻穗。(徐明堂提供)

花蓮農民徐明堂在山區的廢棄水塘,找到野生的菰,還結出稻穗。(徐明堂提供)

花蓮農民徐明堂在山區的廢棄水塘,找到野生的菰,還結出稻穗。(徐明堂提供)

花蓮農民徐明堂在山區的廢棄水塘,找到野生的菰,還結出稻穗。(徐明堂提供)

徐明堂把罕見的野生菰米發芽後,分給鳳林國中學生下田播種。(記者花孟璟攝)

徐明堂把罕見的野生菰米發芽後,分給鳳林國中學生下田播種。(記者花孟璟攝)

鳳林國中學生踩進水田種「菰米」。(記者花孟璟攝)

鳳林國中學生踩進水田種「菰米」。(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鳳林國中學生學習插秧,品種是日治時代育種的「吉野一號」天皇米。(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鳳林國中學生學習插秧,品種是日治時代育種的「吉野一號」天皇米。(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鳳林國中學生學習插秧。(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鳳林國中學生學習插秧。(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鳳林鎮農民徐明堂的「鳥居農場」,不使用化學肥及農藥,有機栽培因此產量不高。(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鳳林鎮農民徐明堂的「鳥居農場」,不使用化學肥及農藥,有機栽培因此產量不高。(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