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池上鄉親自己扛起來 接手營造文化米鄉

池上秋收藝術節開啟台灣社區營造的里程碑。(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池上秋收藝術節開啟台灣社區營造的里程碑。(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2017/10/28 13:19

〔記者楊媛婷/台東報導〕2009年鋼琴家陳冠宇在一片金黃稻浪中彈奏樂曲,為池上秋收藝術節拉開首屆序幕,青山、藍天、白雲佐著黃色稻浪與鋼琴的畫面,就讓台東池上躍上《時代》雜誌封面,走過9年韶光,雲門舞集、張惠妹、A-Lin到今年的伍佰紛紛登上由黃金稻穗鋪墊的池上舞台,藝術家與池上鄉構成台灣社區營造文化美麗獨特的風景,打造這片風景幕後推手從過去的「台灣好基金會」今年轉由池上鄉民組成的「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接手,這場文化接力賽將成為全台社區營造的典範。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說,9年中有變與不變,青山、稻穗、來天、白雲,以及池上的溫暖熱情都是不變的;變的是台灣好基金會退到第二線,只做支持性活動,實踐當初台灣好基金會舉辦池上秋收藝術節的立意──由在地鄉親主導地方創生。

李應平說,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4年前就開始和地方討論由池上主導秋收藝術節的整體執行,「地方創生不能只有外力介入,在地鄉親如果沒有自己做,地方創生的落實會非常困難。」

基於「扶一把後、讓地方自己走」的理念,台灣好基金會與池上鄉民們經過2年的討論規畫後,終於在去年成立「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也讓過去的池上鄉民從單純的後期執行志工,開始逐步參與企畫、財務、贊助等前期作業,並且將所知的「Know-how」技術轉移給地方。

李應平指出,過去的社區活動往往受限於規模、品質、活動想像,社區活動發展容易陷入瓶頸,「池上秋收藝術節開頭規格就比較高,技術轉移就得努力將『銜接』做得好。」要將「銜接」做好,不只原辦單位要一步步轉移技術,地方單位也得做好準備。

「要做好銜接,關鍵在心態還有準備,要知道鄉鎮要站起來不能靠別人,要靠自己的肩膀扛起來。」身兼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的多力米公司董事長梁正賢指出,為了今年首度由協會主辦的秋收藝術季能完美登場,春天就已先行舉行野餐節暖身,甚至2年前便偕同池上鄉農會,撥出銷售冠軍米、多力米的7成盈餘挹注秋收藝術季,籌到310萬元解決財務問題後,馬上也募集志工、分成六組見習擘劃藝術節。

「鄉鎮社區辦活動要想到不能只單靠公部門資源,應該要思考如何讓活動永續發展。」梁正傑表示,池上鄉舉辦的秋收藝術節能夠受到歡迎與關注,一部分的原因是池上鄉民完全能知道自己鄉土的「美」,「很多鄉鎮執政者都誤將破壞當建設,池上鄉回到最原點,但是一年可以吸引百萬遊客,或許也能給各地區省思,建設要從挖掘對自己鄉鎮土地的美開始。」

池上秋收藝術節開啟台灣社區營造的里程碑,今年首度由在地池上鄉民組成的「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接手籌辦。(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池上秋收藝術節開啟台灣社區營造的里程碑,今年首度由在地池上鄉民組成的「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接手籌辦。(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