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孕婦車禍瀕死 馬偕團隊急診室剖腹搶回兩命

2017/09/08 20:11

馬偕醫院急診室出生的「棉花棒」和母親的第一次接觸。(圖由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36歲的吳小姐今年7月開車時發生嚴重車禍,當時懷有8個多月身孕的她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往馬偕醫院搶救。由於母體缺氧將導致胎兒心跳減緩的窘迫症狀,醫護人員緊急剖腹,所幸母子均安,成為馬偕醫院近20多年來首次在急診室內剖腹生產的案例。

馬偕醫院急診室出生的「棉花棒」和雙親的第一次接觸。(圖由馬偕醫院提供)

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兼急診醫學部主任張文瀚表示,當時接獲119通知後,隨即啟動「外傷小組」機制,包括急診醫學科、婦產科及兒醫團隊、麻醉科團隊都到場支援。

馬偕醫院婦產科部主治醫師李日升表示,吳小姐在7月1日近中午由救護車送達馬偕醫院時,已呈現OHCA(到院前呼吸心跳停止),不但無意識、心跳緩慢、血壓不穩、還伴隨瞳孔放大,對光照射沒有任何反應, 當時研判已接近植物人狀態。

李日升說,當時胎兒仍有呼吸心跳,但母體缺氧會使血液無法輸送至羊水,為掌握時間並避免胎兒窘迫,他與總醫師吳思欣等4位婦產科醫師評估,吳小姐妊娠應有34週以上,剖腹後活產率極高,當時已沒有時間從急診室移至開刀房進行剖腹產,因此決定在急診室內立即取出胎兒。

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表示,吳小姐緊急剖腹取出的男嬰,一出生全身沒有活動力、也不會哭,在現場預備的兒童醫院醫師隨即為其插管並轉送至加護病房。

許瓊心說,所幸男嬰生命力很強,在加護病房經過3天的中度低溫療法,情況好轉,逐漸回溫後再進一步觀察,六天後便轉出加護病房,由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及兒童神經科、復健科等團隊接力進行餵食和手腳活動訓練,8月16日順利出院返家。

李日升說,手術取出腹中胎兒後,吳小姐身體凝血功能發生異常,剖腹傷口一度難以止血,腦幹功能也有異常。所幸急診科、麻醉科團隊給予全力協助,及時從血庫調度血小板及大量血漿,迅速補充血小板與凝血因子。

李日升說,吳小姐手術後在回復室休息一段時間,腦部奇蹟似的開始回復活動,隔天下午已可與他對談,也可偶爾下床走路,產後10天已可出院返家坐月子。

吳小姐的丈夫說,當時接到電話趕到醫院急診室,看到一名新生兒以保溫箱推出急診室,後面跟著跑出一群人,神情緊張。他回神後的第一句話「所以,我兒子是在急診室出生了嗎?」吳小姐恢復意識後也覺得自己很幸運,並將男嬰的乳名取作「棉花棒」。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資深小兒神經科醫師邱南昌表示,「棉花棒」因曾有缺氧情況,還是得持續注意將來發展狀況,但比出生時的情況,已有相當好的進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