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蕉田倒到剩一株 癡心青農轉廚師研發香蕉麵

自稱「有機芭」的鍾維銓,雖戴上廚師帽當起「阿宏師」,但因愛蕉成痴,仍留下8分地種蕉。(記者王峻祺攝)

自稱「有機芭」的鍾維銓,雖戴上廚師帽當起「阿宏師」,但因愛蕉成痴,仍留下8分地種蕉。(記者王峻祺攝)

2017/08/08 16:59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出生高雄美濃的38歲青農鍾維銓,5年前到花蓮接下舅舅逾20公頃的芭蕉田,自慣行農法轉型為有機耕作後,年平均慘賠60萬元,加上風災吹垮整座蕉田,讓他絕望到望著僅存的一株芭蕉後,決定回頭當「廚師」,並投入研發香蕉麵,未來還預計量產化,將生產過剩的香蕉製成加工品,讓蕉農少賠一點!

花蓮香蕉進入盛產期,因正值酷熱炎夏,民眾多半選擇汁多消暑的水果食用,導致香蕉「量多價跌」;曾當過廚師及工程師的鍾維銓,因看了電影《蘋果爺爺》,深受劇中人稱木村阿公的日本蘋果農夫木村秋則感動,決定仿效他的精神,承接下舅舅的蕉田,並堅持用天然無毒的農法栽種芭蕉。

原在慣行農法環境下長大的芭蕉,一夕間因適應不了「有機耕作」的栽種方式,不僅賣相差,每月產量也從3、40公噸,銳減為10多噸,縱使向政府申請補助,4年來仍慘賠數百萬元,就在一次風災後,整片蕉園僅存一株蕉,讓他不得不思考放棄種蕉。

但自稱「有機芭」的鍾維銓,又因愛蕉成痴,忘不了香蕉那濃、純、香的特殊「蕉氣」,雖與合夥人莊儀潔合開餐飲店,戴上廚師帽當起「阿宏師」,但仍留下8分地種蕉,並利用食藝長才,將香蕉打成泥、製成「香蕉麵」,全心投入香蕉加工產業。

鍾維銓說,香蕉麵選用的香蕉,全是花蓮在地以友善、自然農法種出的作物,除富含膳食纖維,麵條中的香蕉含量,也高達35%,吃得出淡淡的香蕉氣味,為了讓麵體色澤好看,更採用新鮮香蕉果泥製成,單純加入小麥粉及食鹽,讓消費者吃得「好食在」,每口麵都有當季、在地食材的安心味道!

他說,目前花蓮因能將農產加工成麵條的廠商不多,每月仍固定把香蕉送到台中加工,未來希望可以真正做到全在地化,並幫助更多蕉農將過剩香蕉製成加工品,轉換成高附加價值產品,不僅能拉長銷售期,還可減少因滯銷而腐敗的損失,朝向六級化產業邁進。

出生高雄美濃的38歲廚師鍾維銓(右),5年前到花蓮接下舅舅逾20公頃的芭蕉田,自慣行農法轉型為有機耕作,為延長過剩香蕉的附加價值,與夥伴莊儀潔(左)投入研發香蕉麵。(記者王峻祺攝)

出生高雄美濃的38歲廚師鍾維銓(右),5年前到花蓮接下舅舅逾20公頃的芭蕉田,自慣行農法轉型為有機耕作,為延長過剩香蕉的附加價值,與夥伴莊儀潔(左)投入研發香蕉麵。(記者王峻祺攝)

香蕉麵選用的香蕉,全是花蓮在地以友善、自然農法種出的作物,除富含膳食纖維,麵條中的香蕉含量,也高達35%,吃得出淡淡的香蕉氣味。(記者王峻祺攝)

香蕉麵選用的香蕉,全是花蓮在地以友善、自然農法種出的作物,除富含膳食纖維,麵條中的香蕉含量,也高達35%,吃得出淡淡的香蕉氣味。(記者王峻祺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