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害羞還是怕生?可能是罹患「社會焦慮症」

2017/04/20 11:39

黃長治建議平日常運動或聽音樂,能舒緩壓力和焦慮。(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38歲的許小姐認真工作,獲得上級肯定,去年如願升上主管職,但當上主管後工作壓力更大,經常要開會、報告,她開始擔心自己表現不好、害怕長官失望,後來更逐漸演變成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出現心悸、胸悶、手抖情況,求診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黃長治,經診斷許小姐罹患「社會焦慮症」,透過藥物與心理治療並持續回診追蹤,患者已能克服工作壓力,正常上班。

 

 黃長治說,「社會焦慮症」又名「表現焦慮症」,顧名思義是焦慮症的一種,以畏懼社交情境如上台演講、表演、上班開會、朋友聚會、跟陌生人講話、跟異性講話等情況為主,患者常會自覺比不上別人、別人會不喜歡自己、自己的表現會讓別人失望等,演變成儘量逃避社交場合。

黃長治說,「社會焦慮症」的國人盛行率統計高達10-20%,是高度遺傳疾病,遺傳率約5成到7成,患者出生就具有焦慮體質,舉例來說有些初生嬰兒給誰抱都可以,但有些嬰兒只要被媽媽或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抱就會大哭,這樣的情形就有可能屬易焦慮體質,但未必未來會發展成社會焦慮症,要端看個案所處的環境壓力而定,「社會焦慮症」典型個案好發年齡層約在15歲,但也有許多人伴隨年紀增長逐漸無法控制焦慮的情緒,於中年以後才出現症狀接受治療。

確診為「社會焦慮症」,輕微患者會使用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嚴重患者必須合併藥物治療,黃長治說,怕生、害羞與社會焦慮症是一體兩面的,伴隨現在社會競爭性的激烈,加上性格、環境使然,有些人經常會因社交情境而感到焦慮、緊張或有擔憂不安的情緒,導致學生考試失常、員工效率不佳等。

平時養成規則運動習慣,也可靠聽音樂舒緩身心,身邊親友若罹患社會焦慮症,要避免用批評、詆毀、謾罵的語言刺激患者,盡量用包容、關懷的同理態度,讚美、正向的鼓勵話語來陪伴患者早日度過病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