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一度窮到吃野菜 「月桃妹」再現工藝文化

來自桃園的「月桃妹」黃芳琪,深入屏東部落向魯凱族婦人學習即將失傳的月桃編物技藝,現居花蓮成立工作室,持續推廣月桃工藝文化。(記者王峻祺攝)

來自桃園的「月桃妹」黃芳琪,深入屏東部落向魯凱族婦人學習即將失傳的月桃編物技藝,現居花蓮成立工作室,持續推廣月桃工藝文化。(記者王峻祺攝)

2017/02/23 16:50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來自桃園的「月桃妹」黃芳琪,為了研究南島文化,深入屏東部落向魯凱族婦人學習即將失傳的月桃編物技藝,回憶起與月桃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後,就此愛上這種會發出特殊香氣的植物,並四處拜訪耆老,專研月桃葉鞘的保存方式,當時甚至窮到只能吃野菜度日,仍樂此不疲,輾轉7年後選擇定居花蓮,並成立「月桃戲」工作室,再現月桃工藝文化。

今年34歲的黃芳琪,就讀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因論文研究「月桃」,而長期深入部落,非原住民的她,努力以簡單族語,搭配「手勢」,向魯凱族耆老請益月桃編物技藝,日子一久竟愛上這項傳統編藝,並決定成立工作室,復興月桃風華,更自嘲是「月桃媳婦」。

黃芳琪畢業後,輾轉來到花蓮,發現花蓮鹽寮野生月桃多,雖陽光沒有西南部充足,處理月桃耗時長,但仍願意投入推廣工作,並保留最傳統做法,耐心將月桃葉鞘清理完成,再放置屋內晾蔭半年,才挑選出極良品,編組成各項手作品。

她說,月桃編組物相當耐用,但怕碰水潮濕,若保存適當幾乎均能使用10年以上,外觀色澤還會因與肌膚接觸,變得更加油亮光滑,由於部落媽媽手作品較為傳統,近年則加入不少創意巧思,改變過去樣式,編出更多樣化的實用小物。

黃芳琪說,投入傳統技藝研究並不容易,曾窮到在山間小路想要撿拾蝸牛果腹,更時常摘取野菜度日,但編組過程能讓她沉澱思緒、忘卻煩惱,加上部落族人樂於分享的那份無私精神,著實賦予她更多勇氣,堅持推廣這項手工藝,不斷發掘隱藏在月桃背後的人文與藝術價值。

摘取自新鮮月桃的葉鞘後,會捲成一圈晾蔭半年。(記者王峻祺攝)

摘取自新鮮月桃的葉鞘後,會捲成一圈晾蔭半年。(記者王峻祺攝)

捲成一圈圈的月桃葉鞘,通常會晾蔭半年後,才會再挑選出極良品編組成日常生活用品。(記者王峻祺攝)

捲成一圈圈的月桃葉鞘,通常會晾蔭半年後,才會再挑選出極良品編組成日常生活用品。(記者王峻祺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