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男童1天被送2次急診 竟是繼母下毒加害

第一線接觸受虐兒少的醫事人員,就扮演「幫孩子說話」的角色。(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受虐兒;圖由衛福部提供)

第一線接觸受虐兒少的醫事人員,就扮演「幫孩子說話」的角色。(此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受虐兒;圖由衛福部提供)

2016/12/01 13:19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一名男童因昏迷不醒、呼吸困難而送醫,檢查後確診為「農藥中毒」,醫事人員察覺異狀,便請家長將採集的檢體進一步檢驗,結果出來並無異樣,父母就急著幫小孩辦出院;然而當晚男童又因同樣症狀送醫,醫事人員開始懷疑男童是否有受虐,於是除了第二次將檢體給父母送驗外,院方也自存另一份檢體送驗,結果兩份檢驗竟有不同,家人驗出來的無毒物反應、院方則驗出有毒物反應,經調查後發現該名兒童是受繼母加害所致,院方也隨即通報才及時避免悲劇發生。

根據衛福部統計,104年共有5萬3860件兒少虐待案件被通報,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位疑似受虐兒少產生,常見的受虐形式有「身體虐待」、「性虐待」、「疏忽」以及「精神虐待」,施虐者主要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其中父母為施虐者的案件高達六成。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指出,許多送受虐兒到醫院就診的人,往往就是加害者或目擊者,但由於孩子沒有辦法如成年人一樣清楚說明受傷原因,甚至為了保護施虐者而選擇隱瞞,因此第一線接觸受虐兒少的醫事人員,就扮演「幫孩子說話」的角色。透過觀察孩子是否有新舊傷痕同時存在、延遲送醫、病史反覆無一致性、一歲以下兒童有腦出血或是骨折等,此時就會高度懷疑是兒虐的小孩。

黃璟隆表示,保護孩子需要社會大網絡,除了醫事人員外,其他像是學校老師、警察或是鄰居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如果發現隔壁鄰居有小孩子常常哭得悽慘、態度冷漠或是體型極為瘦小等,就要主動通報,撥打專線113或是主動聯絡當地社工員輔導介入等,有時鄰居「雞婆點」,有懷疑時就通報,很可能就多救一個小朋友。

今天衛福部舉行「105年兒少保護小組品質成效獎」頒獎活動,由於自103年衛福部心口司就成立兒少保護小組,目前已達成一縣市一家兒保小組的目標,藉頒獎獎勵與感謝全心投入兒少保護工作的醫事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