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史上首次 南科遺址挖出5000年「台灣第一米」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匡悌解說南科遺址所發現的台灣最古老家狗骨骸。(記者湯佳玲攝)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匡悌解說南科遺址所發現的台灣最古老家狗骨骸。(記者湯佳玲攝)

2015/08/11 18:20

〔記者湯佳玲/台南報導〕台灣規模最大的南科考古,出土台灣第一例「小米」遺留,也發現至今最古老、距今5000年的稻米,號稱「台灣第一米」,而鯊魚骨骸也是最老紀錄,顯示當時的農業與捕魚技術相當先進;其中20處出土遺物已完成整理分析,台灣史前博物館正在南科興建分館,預計明年底落成。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臧振華說,南科遺址的年代範圍距今5000年到300年前之間,涵蓋了大坌坑、大湖、西拉雅等10個考古學文化期。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台灣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了「小米」的蹤跡,而且是上萬粒的碳化小米出土,即使是中國華南地區也未曾發掘過。

臧振華領導的南科考古隊,在南科及其周邊搶救遺址,前後將近15年,總計發現考古遺址58處,搶救發掘了34處,發掘總面積約9萬平方公尺,發掘了各式陶器、骨角器、植物種子、動物骨骸、建築遺跡、墓葬,以及出土2000多具骨骸。其歷時之久、耗費人力之多、發掘面積之廣、出土遺物數量之龐大、類別之繁多,創下台灣考古學史上紀錄。

臧振華說,南科遺址的年代範圍距今5000年到300年前之間,涵蓋了大坌坑、大湖、西拉雅等10個考古學文化期。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台灣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了「小米」的蹤跡,而且是上萬粒的碳化小米出土,即使是中國華南地區也未曾發掘過。

此外,稻米遺留也刷新紀錄,臧振華說,上一次的紀錄是在台北芝山岩發現,年代距今大約3000~4000年,「那時只有一小坨而已,這次也是上萬粒。」

團隊成員、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李匡悌表示,小米是北方作物,為何會來到熱帶地區的台灣南部,有科學家認為是與北方貿易而來,也有推測是從中國華南地區帶過來,或者是氣候變遷所造成,目前不得而知,也不確定與原住民的小米文化是否關聯。

臧振華也說,過去曾在澎湖的鎖港遺址發現了俗稱美人魚的儒艮,該遺址距今4500年~3800年,這次南科遺址發掘了古人其實在更早期就食用深海鯊魚、灰青鮫等,顯示捕魚技術的先進。

臧振華還說,從骨骸中可發現當時的人們有骨刺、牙周病、蛀牙、腦瘤等疾病,兒童夭折的很多,成人大約40~50歲即死亡。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臧振華領導的南科考古隊,進行搶救遺址的工作,規模歷年之最。(記者湯佳玲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臧振華領導的南科考古隊,進行搶救遺址的工作,規模歷年之最。(記者湯佳玲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