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止瀉藥分3類 不能黑白呷

2020/09/21 05:30

▲腹痛、腹瀉應就醫診治,切勿自行服藥;圖為情境照。(照片提供/馮雅琪)

文/馮雅琪

仔仔(化名)因一直拉肚子,鄰居給他服用某止瀉藥。沒想到仔仔的發燒、腹痛症狀加劇,急診就醫。醫師診斷他是細菌感染導致腹瀉,有可能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所造成。

台灣地處亞熱帶,高熱高濕的天氣,食物容易滋生病菌,誤吃下肚就會造成腹瀉,也就是民眾常說的「吃壞肚子」,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買個止瀉藥吃一吃不拉就好,卡方便!但其實腹瀉可將腸道中有害的病菌快速排出,所謂的「吃壞肚子」,多為感染所造成的急性腹瀉,感染性腹瀉若貿然服用止瀉藥,非但無助益,恐致反效果!

◎市面上常見的止瀉藥分3類:

●第一類為腸道蠕動抑制劑,如Loperamide,抑制腸道蠕動,延長食物在腸道通過的時間,增加水分再吸收,使糞便成形減少排便次數。

●第二類為吸附型止瀉劑,如Kaolin+Pectin,可吸附發炎腸道中的水分、細菌及有害物質,亦可附於腸黏膜上具保護作用。

●第三類為黏膜保護型止瀉劑,如Dioctahedral smectite,有很強的胃腸黏膜覆蓋能力,增強黏膜對攻擊物質的抵抗力,保護胃腸黏膜。

感染性腹瀉若需要服用止瀉藥時,應選擇吸附型或黏膜保護型止瀉劑,民眾若自行服用了抑制腸道蠕動型的止瀉劑,表面上,雖改善腹瀉症狀,卻可能使病菌在腸道停留時間增加,繼續增生及分泌毒素而加重病情。

因此,民眾若有腹瀉症狀,應先注意水分補充及清淡飲食,若有需要應在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下使用止瀉藥,切勿任意自行服用。除了感染,其他包含情緒、疾病、藥物等原因也可能引起腹瀉,若出現連續腹瀉或合併發燒、腹痛、血便、糞便有黏液、脫水等狀況時,應及時就醫,經由醫師診斷,才能對症下藥,避免延誤治療。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