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一降雨就恐懼 正念減壓擺脫焦慮

2020/03/23 05:30

▲恐雨症可透過諮商與治療獲得改善;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曾秉濤)

文/曾秉濤

據報載,某明星大學宿舍發生火警,只因有一名女大生在雨季期間,會點蠟燭讓自己心情平靜,結果太累睡著,蠟燭延燒到周邊物品而不自知,所幸觸動防煙警報器,及時醒來滅火,不然可能命喪火海更連累其他人。

雖然事後她檢討如何安全地使用燭火,避免將來再發生類似意外事件,但是,她更需要注意與面對的應該是降雨恐懼症(ombrophobia)。

此病顧名思義就是對降雨會出現恐懼與焦慮,這原本是生物的一種本能防衛反應,兒童患者會比成人患者多。基於個人恐懼降雨的原因不同,恐懼的程度因人而異,曾經經歷過狂風暴雨引發洪水或土石流、家破人亡者,一定會永遠恐懼降雨,這也無可厚非。

然而,有些人沒有經歷過大自然災害,卻只要是遇到陰天、下小雨或毛毛雨,就會開始慌慌張張、心跳加速、全身發抖或手腳麻木,不停地追蹤天氣預報確定是否會下雨,嚴重的,甚至想到可能會死亡,把自己藏在角落,開始念念有詞、語無倫次,不停地禱告…。這些誇張行徑一定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特別是身處經常降雨的北台灣,時時杞人憂天,隨時準備逃難,影響所及,在思想上變得怪異,社交上變得孤僻。

如果發現身邊有這樣的孩子,每次一遇到降雨就開始尖叫或哭泣時,不應該嘲笑或否定,應該同理他們,鼓勵他們說出心中的恐懼,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以正向思考擺脫焦慮,更可避免此病持續到長大成年。

若是成年人,可以建議一遇到降雨時,就先趕緊服用抗焦慮劑,先治標,但之後還是需要暴露療法(暴露於輕度雨水中),加上正念減壓,一起克服焦慮與恐懼,再搭配催眠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才是治本之道。

須注意的是,降雨恐懼症可能伴隨著幾種不同的恐懼症,例如雷電恐懼症、霧恐懼症或洪水恐懼症,甚至是溺水恐懼症,有類似病症者,宜及早就醫。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附設精神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