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研究:病毒可躲在腸胃道達7個月 醫:康復後記得顧腸胃

2022/06/06 20:38

糞便中可驗出病毒者,較容易有流鼻水、頭痛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已有許多人從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中康復,但可能仍留下後遺症。美國研究發現,有4%患者染疫7個月後,仍可從糞便中驗出病毒。醫師指出,康復後記得要顧腸胃道,避免腸道慢性發炎導致「長新冠」(Long COVID)。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發文表示,人類不只會從飛沫或空氣感染新冠病毒,也可能把病毒直接「吃」進肚裡,此時,腸胃道症狀也許就會是染疫後的前驅症狀。

美國史丹佛大學近期發表一篇長期追蹤武肺患者的研究, 研究人員定期紀錄113位平均36歲的輕到重症患者,觀察其後續症狀和糞便是否能檢測出新冠病毒。

研究結果顯示,有半數患者染疫一週後,可在糞便中可檢測到病毒;染疫4個月後剩下12.7%患者;而染疫7個月後仍有3.8%的患者糞便中,可檢測出病毒。

因呼吸道已經清除病毒,但糞便仍可檢測到病毒,研究人員推測,病毒可能繼續存在在腸道中,並且與噁心、嘔吐、腹痛有關,糞便中有病毒者也易出現流鼻水、頭痛和肌肉痛;但糞便中是否有病毒和腹瀉無關。

透過此研究能發現,部分人新冠病毒存在腸胃道的時間遠高於呼吸道, 有約4%中重症患者超過7個月。且病毒的存在會引起腸胃道的症狀,也和部分非腸胃道的症狀有關。

錢政弘表示,藉由這個間接的證據可以推測新冠病毒可感染腸道黏膜,誘發慢性發炎,進而導致長新冠的症狀。

錢政弘提醒,染疫初期要顧好呼吸道,康復後要照顧好腸胃道,不要讓病毒躲在腸道中。若想避免脹氣,需多留意飲食,可多吃:南瓜、紅蘿蔔、芝麻、米飯、藜麥、海帶、菠菜,豆芽菜、魚、蛋、低脂肉類等食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