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雨水」後宜養肝護脾 中醫授養生法則

2022/02/21 15:22

「雨水」節氣,會出現降雨頻率增加、氣溫變化大的現象,建議民眾要做好保暖。(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雨水到!2月19日進入了一年中第二個節氣「雨水」,會出現降雨頻率增加、氣溫變化大的現象,中醫師建議民眾在「雨水」後要做好保暖,並分享養肝護脾的養生法。

扶原中醫診所醫師何昱樺在臉書粉專「扶原中醫診所惠文院區」發文分享,《月令七十二候集節》中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意味著雨水這個節氣是春天的使者,此節氣過後,春風遍吹,雨水增多,也因為下雨頻率增加,溫差相對變化也很大,從這幾天全台迎接的強冷氣團跟大雨能深刻感受。

何昱樺指出,養生首要就是做好保暖,因進入雨水節氣後,雖溫暖的春陽慢慢升發,在晴天的正中午甚至艷陽出讓人感到悶熱,但到了傍晚尚未退散的寒氣隨著陽光退去而又風起或是下起雨,此時,人體的溫度調節功能跟不上外在天氣變化,感冒很容易趁虛而入。

頸後背、腹部要保暖 溫性食物健脾利濕

何昱樺建議,可以採「洋蔥式穿法」,「風從頸後入」,頭頸後背跟腹部是上半身保暖重點,因身體背部跟腹部分別有統攝全身陽氣跟陰氣的「督脈和任脈」,背部督脈兩旁又有護衛身體的「膀胱經」,做好防護,預防感冒也讓腸胃消化不受寒濕影響。

何昱樺說明,雨水節氣寒濕之邪較易困遏脾胃,濕邪的特性是黏膩重濁,難以祛除,所以養護脾胃是雨水的飲食保健之鑰,可均衡食用味甘性平稍溫的食物來健脾利濕。

●蘿蔔山藥排骨湯:食材有當季的紅白蘿蔔各半跟山藥搭配排骨即可,起一鍋熱水煮排骨,滾1-2分鐘後倒水,用飲用水洗一下排骨起鍋滾水,置入排骨、薑片、紅白蘿蔔,並加入米酒後煮滾後轉小火燉15分鐘左右加入山藥後煮約5分鐘後加入鹽巴即可起鍋。

●枸杞菊花茶:10朵菊花加上一小把枸杞(20-30顆)配上3-5顆紅棗,用熱水悶泡約10分鐘或滾水煮,以養生茶飲替代手搖杯飲料。

●甜湯:熬些白木耳加點蜂蜜提味或是紅豆薏仁湯都是較不易發胖的小點選擇,提醒若是腸胃較虛寒或是孕婦等特殊狀況者,飲食建議先詢問過中醫師。

中醫建議,可選擇較溫和放鬆的運動,散步、深展操、八段錦、太極拳等都可讓全身活絡起來。(圖取自freepik)

宜進行溫和放鬆運動 助情緒穩定降浮躁

何昱樺表示,動能生陽,汗能排濕,雨水節氣之後天氣變化不定,也容易引起情緒波動起伏,像是精神鬱悶、整天疲累提不起勁、睡覺時躺在床上卻思慮不斷。要讓機器跑動,第一步一定是開機,身體也是,要讓活力恢復,首先,就要動起來,但因雨水節氣早晚體感仍較寒涼,尤其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者,不宜做過於激烈運動,可選擇較溫和放鬆的運動,散步、深展操、八段錦、太極拳等都可讓全身活絡起來,也能讓心情較開展悅定,很適合忙碌而浮躁的現代人。

何昱樺補充,雨水時節「風、寒、濕」當道,患者常有晚上會腳底冷到很難入睡的困擾,或是在被窩裡下肢仍冷得打哆嗦,所謂「寒從腳底生」,晚餐後可用大約到小腿高度的桶子,以溫熱水(約攝氏40-45度,不宜太燙),泡雙腳約15-20分鐘,對平素下肢易冰冷、筋骨關節變天易痠痛者能起到溫通散寒,通經活絡功用,腳暖了身體也就暖了,也能幫助睡眠。

腹部按摩健脾胃 簡單2步驟

何昱樺指出,雨水時節下雨多,宅在家時間也多,自然活動量就少,最容易出現腸胃消化不良,除了上述的輕柔運動外,也可做腹部按摩健脾胃、助消化。操作方法如下:

1、搓熱雙手,將雙掌重疊放置腹部,以肚臍為中心,若較易便秘者,用掌心順時針緩慢從內到外輕揉;若時常腹瀉者,用掌心逆時針緩慢從內到外輕揉,時間建議在飯後半小時、晨起或睡前進行。

2、按摩腹部時也可用有助於消化的芸香科柑橘屬精油,像是: 甜橙、柑橘、葡萄柚、佛手柑、檸檬、萊姆等,使用搭配舉例:15ml基底油+4滴葡萄柚+2滴檸檬草+ 1-2滴生薑。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