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暈針不可恥! 醫:源於基因遺傳

2021/09/27 11:44

醫師指出,對於會暈針的人要多一點同理心;情境照。(資料照,記者王善嬿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BNT疫苗校園開打,學生族群也有出現暈針現象,研究顯示,年紀越輕,越容易暈針。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在臉書粉專「BillyPan潘建志醫師」表示,針頭恐懼症和基因有關,因此對於針頭恐懼症的人要多一些同理心。

潘建志指出,俗稱的暈針即是針頭恐懼症,其正式診斷為,「特定性恐懼症-害怕注射和輸液」,針頭恐懼症最強烈的特殊反應會導致短暫失去意識。輕一點的暈針會有頭暈目眩,喘不過氣,無法站立的症狀,更輕但也更多常見的反應是害怕緊張,心悸胸悶,噁心手抖,視力模糊。大部份的發作持續時間都很短,一般30分鐘內消失。但這種針頭恐懼症的傾向和體質,卻可能持續很多年。

潘建志表示,針頭恐懼症和基因有關,有家族遺傳傾向,雙胞胎研究也有高比率的關聯。針頭恐懼症比我們想像的多很多,國外研究少的占人口10%到30%。但在打針的現場卻很少看見打針暈倒的人,主要原因是大部份針頭恐懼症的患者,拒絕接受疫苗注射,所以不會出現在打針現場,在台灣戶政事務所的統計中,竟然有13%的男生出現暈針現象。

潘建志強調,暈針一點也不可恥,相反的,這是演化帶給古代人類的基因上的優勢。對生活在曠野中的人們而言,野獸的尖牙利爪是必定要害怕逃避的東西,沒有出現反射性恐懼的個體,基因很容易就被淘汰掉。但到了現代社會,情況剛好相反,病毒大流行時,因為針頭恐懼症拒絕疫苗接種的人,容易染病死去,基因反過來被淘汰。

潘建志認為,要多給針頭恐懼症的人一些同理心,因為是基因註定他會暈針,甚至,越不想出糗,越焦慮越會發作。

潘建志指出,很多人逃避打針,但年紀大或長腫瘤一定要進開刀房時,或是牙掉光了一定要看牙科,就無法逃避,也會因此被轉介來精神科,不需要太長時間的治療。但嚴重糖尿病,需要三餐使用針劑胰島素的病患又合併有針頭恐懼症,就需要精神科比較積極而長時間的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