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膝關置換新選擇 新式機器人手臂術不用天天復健

2021/02/24 20:15

新式新式機器人手臂置換膝關節,手術中可依病人的膝關節動力學條件做即時的假體位置調整。(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77歲的林伯伯平日有運動習慣,每日步行6公里,多年前出現左膝內側關節疼痛,難以走路,1年多前接受新式新式機器人手臂置換左膝關節,術後即可下床,不需面臨手術後復健,膝蓋活動角度較傳統手術大,讓他快速重回運動人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關節中心副院長許弘昌表示,新式的立體定位機器手臂輔助膝關節置換術,病人術後疼痛感明顯降低,而且術後不需要天天到復健科報到復健,傷口較小、復原快、疼痛感較低、住院天數少等優點,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新選擇,但需自費。

許弘昌醫師指林姓患者右膝關節傳統手術傷口有15公分,左膝為新式手術傷口5公分。(記者蔡淑媛攝)

許弘昌說,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因需要使用許多參考點,對人體組織破壞多、傷口大;該新式機器人手臂手術的優點有傷口小、精確度高,能大幅保留健康骨骼等手術成效,加上手術中可依病人的膝關節動力學條件做即時的假體位置調整,讓病人在術後很快就能貼近自然的膝關節活動。

林伯伯接受新式新式機器人手臂置換左膝關節,疼痛少、術後即可下床,現在行走正常。(記者蔡淑媛攝)

林伯伯說,10年前右膝曾接受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傷口的15公分,術後恢復時間長、傷口疼痛,術後要接受數個月的復健治療,覺得影響生活品質,這次僅5公分,恢復快也不用特別做復健,就能較快正常活動。

林伯伯右膝關節傳統手術傷口有15公分,左膝為新式手術傷口5公分。(記者蔡淑媛攝)

許弘昌表示,新式機器人手臂執行前需進行電腦規劃,透過量身打造個人的3D骨頭立體影像,經由影像計算選擇搭配出最適合病人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位置,難度較高的髕骨或股骨關節面,能準確磨除受損範圍,但是是否適合該手術仍需由醫師評估。

許弘昌醫師指新式新式機器人手臂置換膝關節,是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新選擇。(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