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防疫沒戴口罩「婆婆」別亂叫 台大醫師:理論上沒錯

2021/01/30 14:46

研究發現不同語言導致的飛沫傳播速度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武漢肺炎風險,專家建議最保險就是一定要戴好口罩。(資料照)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有研究發現,語言發音可能也是影響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傳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像是「P」相較其他英文字母,發音會讓飛沫噴得更遠,如果是以台灣國人較常容易使用到的「P」類似發音詞彙,就是妻子稱呼丈夫母親使用的稱謂「婆婆」。

語言發音是否可能影響飛沫傳播的距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表示,理論上若語言的發音較多為吐氣音,確實就會產生較多的飛沫,「該研究理論上沒錯。」

台灣人常用的語言為中文,而妻子稱呼丈夫母親時,幾乎都是使用「婆婆」稱謂,當講出「婆婆」兩字時,若將手掌置於嘴巴前,會明顯感到嘴巴呼出的氣息,農曆春節將近,又是很多媳婦得趕去婆家和公婆共同「圍爐」的時刻,加上桃園醫院群聚感染的社區危機尚未解除,是否可能因稱謂的發音,增加婆媳相處時的感染風險等?黃立民則說,不管發音是什麼,重點是要保持社交距離,以及配戴口罩,才是拒絕飛沫傳播的最好方式。

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所有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民眾禁止外出聚餐飲食,建議外帶食物盡速返家食用,還有因應春節來臨,圍爐時則要使用公筷母匙,並取單人份餐分開食用,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近日日本又針對該研究進一步延伸,發現歌曲使用的語言不同,也會影響武漢肺炎傳播的風險,像是以德語唱的貝多芬《快樂頌》、義大利語的威爾第《茶花女》、日語童謠等相比較,德語的《快樂頌》每分鐘噴出1302顆飛沫粒子,威爾第《茶花女》則是每分鐘1166顆飛沫粒子,日語童謠則是每分鐘580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