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僵直性脊椎炎致病機制 中研院找到了

2019/12/06 14:39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林國儀(右一)與博士生劉津秀醫師(左二)的研究找出僵直性脊椎炎致病機制。(記者簡惠茹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中研院研究員林國儀團隊找到僵直性脊椎炎致病機制,研究發現關鍵酵素TNAP會造成異常的骨頭生成情形,還能作為預測疾病進展的生物標記,團隊更進一步發現老藥新用的機會,在小鼠實驗中可以成功抑制該酵素,阻止異常骨化發生。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國儀與博士生劉津秀醫師成功找到僵直性脊椎炎骨化的關鍵酵素TNAP,成功解開致病機制,並進一步發現老藥新用的可能性,林國儀表示,研究於今年11月登上《臨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並獲《自然評論風濕病學期刊》(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撰文評論。

文章第一作者劉津秀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發生在脊椎關節的慢性發炎疾病,患者的肌腱和韌帶連接處可能會增生贅骨,一節一節的脊椎將互相沾黏而失去柔軟度,最後僵硬得像是一根竹竿,主要好發於20到40歲的年輕男性,發病的男女比例為3比1,病友約7萬人,盛行率為0.1%到0.4%。

劉津秀說,95%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帶有HLA-B27基因,有此基因的人,發病機率是一般人的171倍,但是此基因的致病機制一直是未解的問題,目前治療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方式以抗發炎藥物為主,生物製劑也未能完全阻斷脊椎沾黏的發生,尚未有阻止贅骨生成的方法。

劉津秀指出,由於間葉幹細胞是骨細胞和軟骨細胞的來源,所以他們從臨床手術中取得病患的贅骨間葉幹細胞,從中破解致病機制,當間葉幹細胞中的HLA-B27基因在合成蛋白質時產生錯誤堆疊,就會形成不正常的結構,對內質層造成壓力,傳輸特殊訊息增加TNAP酵素,進而造成異常的骨化,最終導致僵直性脊椎炎。

除了掌握關鍵酵素,林國儀團隊也進一步透過藥物篩選,找到pamidronate等現有的雙磷酸鹽藥物,可以有助於抑制小鼠體內的TNAP酵素,林國儀表示,pamidronate目前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使用,未來可以再進行抑制TNAP阻止贅骨生成的臨床試驗,為老藥找到新用途。

經過台灣和英國的跨國合作研究,劉津秀說,團隊從跨國300組血清中,找到預測疾病進程的方法,TNAP酵素對於不同人種都會產生贅骨,而該酵素活化程度也與骨化情形成正比,TNAP加上發炎指數未來可以用來篩選脊椎沾黏高風險群,及早給予藥物治療。

林國儀表示,本次研究是各單位合作的成果,慈濟醫院陳英和醫師提供病患的贅骨,而中國醫藥大學的洪士杰醫師則協助從贅骨中取得間葉幹細胞,台北慈濟醫院陳俊雄醫師提供了140個台灣患者的血清,中山醫大魏正宗醫師也協助引介來自英國免疫風濕科醫師Sengupta Raj提供180位英國患者的血清。

中研院表示,本文第一作者劉津秀醫師,參與中研院與高雄醫學大學合辦的轉譯醫學博士學程,由林國儀及中國醫藥大學幹細胞中心醫師、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洪士杰共同指導,本次研究經費主要來自中研院、科技部及慈濟醫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