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走過戒嚴70年 人權館「禁錮到民主之路」座談登場

2019/05/19 20:57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台灣於1949年5月19日頒布戒嚴令,為了解台灣自戒嚴至解嚴的歷程,國家人權博物館今(19)日舉辦「走過戒嚴70,禁錮到民主之路」座談會,邀請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中研院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宗謀、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劉恆妏、以及台大法律系助理教授蘇慧婕,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台灣戒嚴時期加害體系的環境。

人權館今日舉辦「走過戒嚴70,禁錮到民主之路」座談會,邀請教授學者探討戒嚴時期台灣的影響。(記者陳昱勳攝)

座談會從情治機關、戒嚴、黨化司法、戒嚴時的憲政問題等議題探討,學生時期就深感情治系統對校園影響的陳翠蓮指出,國民黨政府於1971年成立全國性的校園安全會報「春風會報」,目的就是藉由教職員和調查局雇員,進行對校園監控、情蒐,觸手甚至伸向海外的留學生。

陳翠蓮表示,在當時的恐怖氛圍之下,不管是學生或者老師,均可能遭受約談、恐嚇、解聘、記過等事,而提出檢舉的人則可因此獲獎勵或升遷。上個月經促轉會調查確定是政治迫害的「東吳政治系事件」,1983年,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黃爾璇遭校方無預警解聘,便是在此校園監控系統中被決定的。

陳翠蓮進一步指出,這些情治系統或特務機關對社會的影響,造成了台灣互不信任,人人自危的氛圍,對公共議題不敢發表意見,許多人被教導「不要碰政治」,因此出現如「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之類的發言,以為不碰政治,才是最中立客觀。

人權館「走過戒嚴70,禁錮到民主之路」座談會。(記者陳昱勳攝)

另外更出現了「經濟發展最重要」、「政治0分,經濟100分」、「貨出的去,錢進得來」等經濟意識型態語言。陳翠蓮指出,這些過去所發生的事對社會造成了集體心靈扭曲,正凸顯了台灣轉型正義的重要性。

座談會後,人權館館長陳俊宏表示,人權館明日將於臉書公布50所曾發生過白色恐怖事件的高中名單,歡迎想要了解或者研究的老師與館方聯繫,人權館將提供相關資訊,協助轉化為人權教育的資源,志工前輩們亦能夠於課堂上述說自己的故事,藉此告訴年輕人,過去體制性的傷害曾在生活周遭發生過。

此外,人權館將在5月25日推出《斷簡》VR實境體驗展,民眾可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內仁愛樓押房內,以VR體驗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