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專訪歐陽文津4)咖啡文化也可以在比較文學裡研究

2019/02/25 07:40

〔記者凌美雪/專訪〕歐陽文津還把研究主題之一聚焦咖啡文化,用咖啡來做比較文學,「怎麼講呢?就是用4個著作,一個是土耳其小說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我的名字叫紅》,談到伊斯蘭文化裡面早期16世紀的咖啡;再來是用一個巴勒斯坦詩人達威希(Mahmoud Darwish, 1941-2008)的詩集,作者對巴勒斯坦的懷念用他母親泡的咖啡來表達,裡面包含很多咖啡的象徵性;另外一本是日本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裡面有很多咖啡,誰和誰喝咖啡啦、什麼時候喝咖啡;再來就是台灣朱天文的《荒人手記》,裡面的咖啡也是很有象徵性的意涵。」歐陽文津。(記者潘少棠攝)

從4本文學作品來討論咖啡的象徵性,「我們知道咖啡的歷史是16世紀才開始從中東傳出來的,從中東、土耳其,很快到巴黎倫敦,然後19世紀以後才傳到亞洲日本和台灣,那我們就可以從咖啡在每一個文學作品裡面的象徵性看到咖啡歷史、咖啡文化和當地文化的交流,然後又變成一個什麼樣的文化。」

歐陽文津說,「我們是不是需要經過語言再來討論比較文學,再來討論以前是不是哪一個作者看到哪一篇文章,是原文看的呢?還是翻譯看的呢?對他的作品有什麼影響?都需要經過語言嗎?還是你可以跳出語言來另外想一個辦法討論文學作品的成形?」這些都是比較文學複雜卻有趣之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