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張讓/時間不再來?(面對時間滅絕)

2019/01/31 08:00

〔張讓/自由副刊〕

以亙古的時間來衡量,自清明到渾沌才是一剎間事。

——鹿橋《人子》

0

是的,如季節循環,我又回到了時間這老遊戲場。

許多年來,從〈時間的臉〉、〈斷水的人〉、〈時間驚悸〉之類文字,到《時光幾何》、《剎那之眼》、《急凍的瞬間》、《一天零一天》、《攔截時間的方法》等散文集,我總在觸探時間,捕捉時間,為時間逝去而不安。

現在,我面對時間滅絕。

什麼?也許你會驚呼。且容我慢慢道來。

1

威脅到時間本身的「生死危機」,這不是第一次。大約二十年前,英國物理學家朱里安.巴柏出了《時間的盡頭》,宣稱時間並不存在。我驚訝之餘急急買來,看不了幾頁就放棄了,擺到書架拿不到的高處(就像另一本也是很快就失去興趣的《永生的物理學》)。可是B看了,畢竟理論物理是他的老本行,現在問他巴柏的時間理論卻什麼也不記得。

這次導火線也是一本書,義大利物理學家卡羅.若維里(Carlo Rovelli)的近作《時間的秩序》,帶我們繞到時間的詩情畫意背後去正視它的來源真面,講述最新版的時間傳奇。

很快我們便在導言裡撞見一堆疑問:「你可曾有過這些問題:為什麼我們記得過去而不記得未來?我們存在時間之中,還是時間存在我們之中?當我們說『時間經過』究竟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把時間和我們的主觀天性連在一起?」

多奇怪的問題!誰會這樣想呢?我常問這問那,但從沒聰明到質疑時間本身。而這些疑問正是關鍵所在。

若維里是個少見的物理學家,不森冷,而很有人味,文字裡有音樂有古今典籍,能以感性甚至詩意的譬喻帶我們走進時間的玄奧。全書分三部分。首先經由現代物理對時間的了解拆除時間,這過程「好比手裡的雪花,你一邊研究,它一邊就在指間溶解消失了。」因為時間其實並不存在,而是存在人類的想像,也就是我們的意識裡。第二部分面對放逐了時間的荒原景觀:「狂風過後空無所有,任何暫時的跡象都不見了。奇異,陌生,卻正是我們屬於的景觀。好比爬到高山上,只剩了冰雪、岩石和天空。」最後部分回程重建我們所能理解的時間:「這是個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關係我們。」只因最終時間的神祕不在宇宙本身,而在感受時間倚賴時間的我們。

一開始他就告訴我們,高山上時間比較快,平地時間比較慢。時空受重力影響,宇宙每個地方重力不同,時間也就不同,因此時間遠非一條線或一個面,而是一張網:「我們活在時間的網裡。」其次他告訴我們,時間也受速度影響。快的人時間比較慢,反之則比較快。總之時間並非絕對而是相對,這些都得歸功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

接下來若維里進一步解釋,時間的箭頭並不來自宇宙內在神祕法則,而來自熱的作用,以熵來表示。熵是熱力學用語,代表亂度。愈有秩序熵愈低,愈沒有秩序則愈高。時間的箭頭來自亂度總要增加的傾向,好比孫悟空天性就是要搗亂。然而對面,在量子的宇宙裡,時間沒有箭頭。也就是,設使我們拍一部以量子為主角的電影,正放和倒放毫無區別,無知無欲的量子既沒有昨天也沒有明天,只有今天。

A

去除了時間彷彿突然被丟進外太空,跌入無邊的漆黑裡,滿腔疑惑不知從何問起。

時間怎麼可能不存在?一條沒有水的河還是河嗎?

歷史需要時間,故事需要時間,起承轉合需要時間,因為所以需要時間,生存死滅需要時間,意義需要時間。怎麼可能沒有時間?

沒有了時間,那宇宙一切豈不跟著消失,我也就不存在了?

這個「不存在的我」怎麼去想像這混茫一片的空無?

2

幸好有一件讓人安心的東西叫做書。書是我們的時間庫,尋找時間只要打開書。

和《時間的秩序》搏鬥同時,正好讀黛柏拉.列維(Deborah Levy)的回憶錄《生活的代價》緩衝,看她怎麼記述自己五十歲時婚姻破裂後的生活;也就是,經由回憶搶救過去。

她帶了兩個女兒搬到北倫敦坡上一棟公寓大樓裡去,既要教書又要寫稿,奮勇重建生活。古老破敗的小公寓問題不斷,而且沒地方寫作,直到一個好心朋友幫忙,將後院一棟簡陋小屋(她詩人丈夫生前用做書房)廉價租給列維,於是寒冬裡她開始在那裡寫作,每天早晨走路(後來換騎電動腳踏車)下坡到書房,黃昏上坡回到公寓,其間母親病重去世。

列維生於南非,長於英國。有兩本長篇進入曼布克獎決選,然好評不如暢銷,恢復自由身的她手頭拮据。可是困苦使她勇敢,使她堅強。在種種奔波的細節之間,她以跳脫短小的章節記錄日常生活苦樂,思索婚姻、身為女人、母親一生和自由的意義。字裡行間,時間如江上波光粼粼閃爍,生命載浮載沉,悲喜交集。

B

《生活的代價》末了,列維寫在百貨公司看見一對貓頭鷹耳環,綠玻璃的眼睛,她立即快樂想到買給熱愛貓頭鷹的母親,會賬時才驚覺母親已死,不禁叫出:「不不不不!」

不由引我想到死去多年的母親,和死去才一年半的父親。

不久前夢見回家,見父親一直睡,問妹妹怎麼回事,忽然夢中的自己困惑起來,搞不清父親死了沒有。繼而黯然想起:他已經死了。

然後,臥床許多年才搬到茅夷島不久的婆婆幾天前忽然死了,實在意外(當然骨子裡不真意外):花了那麼大力氣搬過去,怎麼一下就……?

往者已矣,死者不可復生,時間怎麼可能不存在?

圖:徐世賢。

3

零雨詩句:

「他們說,所謂時間,只是人與事的移動。//能否這樣解釋:/重重站穩腳跟,用力一搏,勢如破竹/這樣的一頓一挫,乃是時間激烈的移動。」

詩人不定義時間,只是與之糾纏把玩。

生與死,無疑是時間激烈的移動。

C

如果時間只是描述變動的方式,是語言上的一種方便和必需,那麼,不管科學家再怎麼證據確鑿,無法否認「變」這件事。月換星移,季節來去。星雲聚散,宇宙也有開始和終結。多少古老典籍告訴我們:生存死滅,變是宇宙之常。只要有變,便有時間。

且看我們的語言,充滿時間的印記,像路標,到處都是:

永恆。短暫。倏然。逐漸……

話說古早古早以前……

大江東去……滄海化成桑田……

意識最大的時間標示是記憶。而不到意識的層次,我們身體運行全賴各器官根據不同時間表的協調無間。大腦是具驚人的計算機。

D

時間的風獵獵吹打,生死的雨水落在城市鄉村高山海洋。

我們如果不是故事是什麼?故事如果不是時間是什麼?

我們如果不是時間的容器時間的見證是什麼?

前院後院的仙人掌又瘋狂開滿花苞,彷彿吶喊:「趕快趕快,不然就來不及了!」

花開花謝,植物說的是對時間的知覺。

如果時間不存在,那我們,所有大大小小生物,計算的是什麼?

而且,說時間不存在究竟是什麼意思?

是說沒有變化沒有行進?是說事件不發生?一切凝凍不前嗎?

4

若維里早已預見我氣急敗壞的駁斥,在第二章裡一一解說。

變是宇宙之常,萬物永遠在遷化。與其視一切由物質構成,不如視為由事件構成。即使最堅實的高山,終究也要化成塵土。一切都在行進,都在轉變。時間沒有了統一性和方向性,不表示時間失去了自己,只是失去了我們熟悉的秩序。時間不像我們以為是一條線從以前按部就班走到以後,卻是亂糟糟千絲萬縷同時並進。這裡若維里拿自己國家開玩笑:「事件不像英國人整齊排隊,而像義大利人擠成一堆。」或:「比較像拿坡里,不像新加坡。」

5

時間的科學固然讓人大開眼界,然我們對時間的感受畢竟和科學無關。

所以最後部分若維里履行承諾回到人的角度,重建我們熟知的時間。

在〈時間之源〉這章末尾他帶了深沉感歎寫:

「我們是記憶。我們是鄉愁。我們期盼一個永不到來的未來。這在記憶和鄉愁間闢出了一片平野,即是時間:有時它帶來苦惱,然而最終是無上的贈禮。」

最後一章〈睡眠的妹妹〉,則由個人角度處理人類的大哉問。他坦白說並不怕死,怕的是老朽,是受罪。質疑怕死是種無用的情緒,可能來自進化上的錯誤。反正必死,怕有什麼用?「如果這時死亡天使降臨,告訴我:時辰到了。我會立即丟下這未完的句子面帶微笑跟他去。」可是箭頭一轉,指出人並非理性動物,而是受各種生物欲求驅使,根本並不知所為何來,連究竟怎樣才是懂都說不清。

無論如何,再怎麼想也越不出自我的迷障:「我們太複雜了,沒法認識自己。」於是他跳出思索放縱感情,進入詩的國度:「短促人生只是我們種種感受的無盡吶喊。……——而這吶喊是美的。有時是痛苦的吶喊,有時是一首歌。」在這大悲大喜之間是神祕:「這想必就是意義的根源。就是時間的根源。」

「最後歌聲淡去,止息。『絲線已斷,金碗已碎,噴泉邊的雙耳瓶破了,水桶跌進了井裡,地面復歸塵土。』而這都無所謂。我們可以閉上眼睛,休息。這一切對我而言都似乎公平美好。這是時間。」

E

你可聽到那迴腸盪氣的歌聲,《紅樓夢》裡空空道人高唱〈好了歌〉?

身為物理學家,若維里把時間變數由量子宇宙中抽除,身為血肉常人卻必須把時間放回到數學等式無法描述,有青山綠水也有地獄天堂,在喜怒哀樂愛恨情愁間拉鋸,想不通看不破無法繼續又無法捨棄的人間世界。最後當全書以「這是時間」戛然而止,我彷彿聽到遠遠傳來「世人都說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的歌聲。

是的,夢將醒,歌將完,我們隨若維里在時間迷宮裡玩了一場有趣的心智遊戲,之後回到時間長河,依舊操了小舟搖搖往下游而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