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張立曄/【小曄集】原生藝術(梵谷開的起痟先例)

2019/01/22 13:00

圖:達志影像。〔張立曄/自由副刊〕一般人應該都不曉得什麼是原生藝術?

自從梵谷割了耳朵發瘋之後,西方的藝術界就開始重視瘋狂與創作的關係!因為梵谷開了先例,遺害萬年,所以大家都覺得藝術家最好有點起痟,比較像藝術家!連侯俊明學長作品《侯氏八傳》中記錄年輕時候的創作心情:「崇拜梵谷、行徑怪異,鄰里以為有病。」所以當法國藝術家杜布菲遇到創作瓶頸時,就到處收集了很多精神病人、監獄囚犯、通靈人、宗教狂熱者,與一些奇特人士創作的作品,把它統合叫做「原生藝術」,也因此為自己打開了一條創作新路!

這種創作方式因為不按常規進行,所以常常出現一些奇特的形式與作品。有些非常張狂、甚至恐怖,或是具有很濃的宗教性,在榮耀他們的上帝。

1993年學姊洪米貞要為台北縣文化中心,策畫寫作一本《台灣樸素藝術圖錄》,收錄像洪通、林淵這類型的藝術家,我也跟著學姊一起去拜訪。印象中有一位叫「周阿本」的老先生,住在北台灣平溪,在靠山邊的山壁上畫畫,十分憨厚平易近人,作品也很像兒童畫,充滿童趣。另外一位藝術家叫「王業」,作品用傳統廟宇的白描與上彩方式,像在畫符般,密密麻麻在宣紙上填滿宗教玄想與俗豔色彩的人神鬼共存的圖像。他說在北台灣靠海的山坡上有一棟獨立房子,每逢東北季風沿著海上呼嘯而來,風聲在半夜聽來有如鬼哭神嚎,他最喜歡在此時於屋內獨處,那是他創作靈感最旺盛的時候!

根據文獻記載,早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原生藝術家,有些都充滿傳奇色彩。像有一個人,根本不會畫畫,有一天突然聽到一個聲音說:「你即將成為一個畫家!」他嚇了一跳,往回看根本沒有人。過了幾天,他又聽到同個聲音跟他說:「你即將成為一個畫家!」他以為自己得了幻聽,雖然很害怕,可是沒多久竟開始拿起畫筆,畫出結構繁複與充滿韻律感的驚人畫作!所以有很多原生藝術家,他們都宣稱自己只是一個通道,是源於一個更大的力量,透過他的手來畫畫,所以他們也不自稱是藝術家!

20世紀初,美國芝加哥一位醫院清潔工Henry Darger死後才被房東發現他住所內的驚人創作。作品手稿將近一萬多頁,水彩加拼貼畫有三百多張,他從十九歲就開始勾勒一個正義與邪惡對抗的戰爭世界,其中有個叫薇薇安的小女孩在拯救被成人誘拐而屠殺的兒童!

另一個驚人的作品,是出自19世紀末法國南部的一個郵差費迪南.修瓦勒(Ferdinand Cheval)。這位郵差有一天在路上撿到一些彩色石頭,覺得很漂亮,他就用這些彩色石頭在屋後空地蓋了一個小噴泉,完成後他覺得興趣盎然,就往噴泉池旁邊繼續蓋。不料欲罷不能,一蓋就是三十三年,終於完成了一個裝飾繁複、造型驚人的龐大建築,他把它命名為「理想的宮殿」。在他死後,也埋葬在這宮殿旁邊!

還有一個也是花費三十四年興建,九十九英呎高的「瓦特塔」(Watts Towers),是名為盧地亞(Sam Rodia)的建築工人所蓋。他用陶瓷、玻璃和破盤子來黏貼馬賽克,附近的小孩子甚至回去把家裡的盤子摔破幫忙收集材料,幫助他完成有名的「瓦特塔」。另一位法國人畢卡西特也是用馬賽克拼貼,把房子從戶外花園到臥室全部黏上馬賽克,十分奇幻令人感動!

法國為什麼有這麼多這種創作者,根據學姊洪米貞的解釋:因為法國人屋後都有一塊空地,所以他們常常會在那裡搞東搞西的。又加上土地面積大沒人知道,等到做得很有規模,才會被人發現!

在我二十六歲遊法國那一趟旅行,學姊洪米貞正在撰寫《原生藝術的故事》這本書(藝術家雜誌出版),她到瑞士洛桑的原生藝術館收集很多資料,我也因此有幸看了許多這樣的藝術家。她又幫台灣藝術家洪通等人,在巴黎的原生藝術館(Halle Saint Pierre),辦了一個展覽。她曾經去參觀費迪南的「理想的宮殿」,親臨現場,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法國著名的藝術家Niki de Saint Phalle也曾經去參觀,後來她做了一個塔羅公園,就是受到這個郵差的作品所激發!

後來我們有緣去參觀一個叫尚.林那藝術家的花園宅邸,位於法國中南部。他擁有一個很大的花園,在花園內擺置了許多雕塑作品,室內則是平面繪畫的展覽場!有許多粉絲前來參觀,有一些金屬的雕塑被風一吹還會發出清亮的樂音,映著後方的大片森林,充滿一種與大自然共融共鳴的奇特趣味!

靜靜望著這藝術家的花園,我那二十六歲的心靈感受到學姊所說的:房子旁邊有一塊空地,然後在那裡搞東搞西的,最後完成了藝術家自足的王國。這些天真的瘋子與傻子,像「瓦特塔」的盧地亞,或是「理想的宮殿」的費迪南.修瓦勒,窮其一生、不計代價,單憑一己之力,在完成一個也許對別人而言是無用的東西的藝術品,究竟是什麼東西在召喚他們?

而從法國旅行回來後,我搬了家,望著板橋華江橋選舉活動插滿宣傳旗幟的可怕場景,我逃走了,並搬到了新店公車終點站的山邊,一年後,再輾轉搬到三峽白雞山的山上。從大病初癒到法國行旅,原生藝術的觸動留藏心裡,化成催促新生的力量往前走!我雖然沒有屋後的小空地,可以在那裡搞東搞西,但2000年時把白雞山住家布置成「家庭美術館」,就是紀念在法國留下的原生藝術感動!

不曉得我們心中是否還有瘋狂的夢想?還是我們都活得太現實,早已忘記天真?我們慢慢長大,逐漸習慣在掌聲下創作,需要有像樣的展覽與光環、需要銷售的肯定與媒體報導。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原生」藝術了!

只有在這時刻,我會突然想起那位獨自建造「理想的宮殿」的法國郵差!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