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荷花深處藏父愛 席慕蓉詩畫夏夜

席慕蓉出版詩畫冊《當夏夜芳馥》。(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

成為「詩人」前,席慕蓉先是個畫家,最愛畫荷,因為那是她曾經獨佔父親的一段幸福時光,「我家有五個小孩,很難和父親獨處,有次父親帶著我在南京的玄武湖泛舟,穿過滿片的荷花,荷花就此在我生命中留下代表幸福的重筆。」

愛畫荷 因與父遊湖穿過花海

一手寫詩一手作畫,如今七十四歲了,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畫合一的《當夏夜芳馥》,「繪畫是我的專業,畫著畫著,後期反被綑綁了;寫詩非我專業,創作竟不曾受局限。」席慕蓉大學、研究所攻讀美術,歸國後在大學美術系執教多年,但是婚後所寫的詩歌,才讓她聲名滿天下。

她寫詩總愛來回改寫、邊寫邊唱,改到百次也不嫌多,最後再細細繕到稿紙上才算定案,她埋首書桌所寫的詩,搭成男女的鵲橋,「許多夫妻都跟我說,我的詩是他們的媒人。」詩不只成就愛情,也讓席慕蓉的畫作圓滿,「畫、詩兼有,創作才能自由奔放」。

席慕蓉的「慕蓉」兩字,來自蒙文「大江」的音譯,蒙古不臨海,有水草所在地就是良居,是父親對女兒的祝福,「我來自狂熱的蒙古家庭,家中時刻說的都是蒙古事。」席慕蓉的父祖輩追求蒙古自治,外祖父在蒙古開設蒙文學校、蒙文翻譯社,要讓蒙古孩子知根底,隨著戰爭紛起,席慕蓉的祖輩還曾成立軍隊,隨著兩岸分離歷史給予這支軍隊不同名稱,「國民黨稱這支軍隊叫『內蒙古革命軍』,共產黨則稱這支軍隊是『內蒙古人民革命軍』。」

戰爭風暴吹進草原,也將席慕蓉一家從內蒙古一路吹到四川,轉往香港,最後來到台灣,在席慕蓉心中彷彿天神的父親直到老死,都不曾重回故鄉,「那時已開放兩岸探親,父親卻說他不想看已不一樣的故鄉。」於是她代父返鄉,從來不曾到過蒙古草原的她,踏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那塊大地卻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前幾年拿過諾貝爾醫學獎海馬迴專家,就曾說DNA會在大腦的海馬迴留下先祖的記憶,原來那是真的。」

說起原鄉就淚流滿面的席慕蓉,也將台灣視為她的故鄉,「誰說人只能有一個故鄉?我認為只要到了一個能接納你的地方,該地就是故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