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道士教授的奇幻旅程—李豐楙津津樂「道」

圖為基隆李松溪道長贈給李豐楙教授的〈28官將符〉。 (記者廖振輝攝)

◎ 記者楊媛婷

李豐楙曾赴馬來西亞做道教文化田野調查,途中看到台灣少見的龍香。(李豐楙提供)

他是道士,卻也是大學教授,更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的兼任研究員,他走過刀梯,更主持內壇,很多人都叫他李道長。李豐楙的博士論文,曾被其他教授痛批「迷信」、「怪力亂神」,百般刁難、拒做正面評價。

燒王船。(資料照)

鑒於中國文學深受道教影響,李豐楙決心走上這條研究道路,卻發現「道教圖像符籙與神秘儀式僅傳入門弟子」,為了撥開道教的迷霧,他直接拜師,學會了一身道士本領,也才能用科學方法解釋神秘的道教。

道士教授李豐楙。(記者廖振輝攝)

採訪那一天,走進李豐楙鄰近政治大學的自宅時,開門直接看到的就是張著骨碌碌雙眼瞅著人看的米克斯,讓人不禁想起《魔女宅急便》中的魔女琪琪,同樣養著一隻黑貓吉吉。米克斯驗收訪客後,踩著貓步閃過隨意堆置在地面、矮櫃的一垛垛資料文書與骨董器物,我們的話題就從後天到來的鬼月展開。

中元慶讚來到台灣,儀式變得更盛大,彷彿是鬼月嘉年華

問: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是深入民間的信仰,大小祭禮不斷,你也曾主持道教祭儀內壇,進行鎮壓惡鬼的法事,怎麼從學術觀點來解讀這個民間信仰?

答:農曆七月的鬼月信仰緣由來自周朝「祭厲」。《春秋左傳》記載「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即說明老祖宗在數千年前就擔憂陰魂無所歸後,將成為厲鬼,危害人類,因此設置厲壇祭祀。經過時代演變,「祭厲」中祭祀孤魂野鬼的儀式,就成了七月中元慶讚,形式有變,但精神不變,就是希望透過祭祀,讓亡於意外的孤魂野鬼能超度至另一個安寧的世界。

中元慶讚來到台灣,儀式變得更為盛大,燒王船、放水燈,彷彿是鬼月嘉年華,感受不到陰風陣陣,只有薰風習習,這其實和台灣的移民社會有莫大關係。中元慶讚祭拜的是孤幽,也就是孤魂野鬼,早期漳泉移民多有械鬥衝突,族群火併下意外傷亡特別多,這時候的宗教就必須成為雙方族群溝通與和解的橋樑。

問:從祭厲到中元普度,排場似乎越搞越大,似乎不如此,就不夠誠意?

答:華人一直相信「呷飯皇帝大」,觀念同樣延伸在中元禮讚。族群間的深仇大恨,就盼能透過供桌上一盤盤的鮮果點心、一盅盅的水酒,供來往的好兄弟自由取用,甚至供桌前還擺設毛巾水盆,請好兄弟淨面潔手後再好生吃喝。

過去西方學者總將孤魂野鬼比擬成流浪漢,其實,民間的中元禮讚強調的是慈悲布施的「善念」。另外則是因人們懼怕、恐懼孤魂野鬼上門找麻煩,在家門外設置供桌好吃好喝招待著,目的是請好兄弟吃飽後,就能趕緊上路,這就是為什麼拜好兄弟的供桌定是在家門之外。

問:每到農曆七月,長輩總會念著一大堆七月禁忌,讓人耳朵都要長繭了,你怎麼解讀這些禁忌?

答:七月時常有人提醒「別在水邊嬉戲」,這是農業社會依生活累積的經驗,屬於一種人身安全教育。七月天氣炙熱,但溪水沁骨冰涼,過去又不懂下水前要先暖身,噗通跳進水後,腳部抽筋機率很高,叮嚀大家七月不下水,只是希望避免危險。古人無法援引科學理論解釋這些人生現象時,透過宗教來託喻進行民間教化,求的不過就是「平安」二字。

在科技時代,用科學方法才能真正認識道教

問:台灣學術界很少研究道教,你想必遇到不少阻力?

答:關鍵在百年前的「五四運動」,那個年代的知識份子高喊「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對傳統華夏文化諸多貶抑,多符籙、儀式又神秘的道教就被視為舊信仰,根本難登大雅之堂。一九七八年,我的政大博士論文《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最後口試時,口試委員就直接對我說:「豐楙啊,你這麼聰明,為什麼不研究正統學問,反而在做這種研究?」還有更偏激的學者在背後指指點點,「研究什麼旁門左道?」但過了一、二十年後,這位口試委員有一次直接向我說:「豐楙!我錯了!現在我也指導學生研究宗教、佛教和文學的關係。」

東方學術研究很常看到學者從佛教和文學間的關係切入,西方文史哲學研究從天主教、基督教切入的論述更是不勝枚舉,為什麼傳統道教被視為「迷信」?為什麼道教就被人瞧不起?其實,學術和信仰應該脫鉤,道教和中國文學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繫,五四運動的煙塵早已過去,在科技時代,用科學方法重新認識道教,才能真正認識道教。

問:你投身道教文學研究後,為什麼會變成道士?

答:這一切是受到漢學大師王夢鷗的啟發與鼓勵,王夢鷗老師是研究《禮記》的一代宗師,其中《禮記》〈祭法〉記載的祀典,就和民間的神明祭祀有密切的關聯,也啟發我轉入道教科儀的調查研究。

我拜進師門時,王老師已近七十歲了,他劈頭就叮嚀我,要我轉去做道教與中國文學關係研究,而且不但這輩子要做,下輩子更要繼續做。我全心投入研究後才發現,研究不能只靠歷史文獻、經典文本,更要理解道教背後的歷史脈絡,僅倚賴一些西方理論是不夠的,還應配合田野調查和實踐經驗,否則將浮於表面。所以我就按照規矩先做實地調查,後來更重視實踐,包括科儀和丹道,有了實務經驗,再讀經典與文本時,體會就更深刻了。

此外,中國文學明明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例如《三國演義》的承續天命,《水滸傳》的一○八條好漢,就是源自被封禁的一○八個天罡星與地煞星,屬於道教中謫凡、下凡神話的運用;《西遊記》的唐三藏和豬八戒等,也是被謫下凡間修煉;至於《紅樓夢》的主角們,也是三生河畔被謫下的天上神仙。

道教講究神秘性,更注重儀式實踐,要兼顧得一對一傳授

問:基督教、天主教都有神學院,佛教也有佛學院,為何唯獨道教沒有道學院?

答:道教儀式經常運用各式繁複的圖像,這些儀式與圖像通常具有神秘性,往往很難理解。道教不僅講究宗教的神秘性,更注重儀式的實踐,兩者兼顧就得一對一傳授。

要落實道教研究,就得做田野調查,例如沒有學校會教你如何走刀梯去拜師,我不這樣入門,永遠只能在門外徘徊,無法深入了解這些典籍沒有記載的事務。而且道教重視師徒關係,我拜了基隆天師李松溪為師後,他才把有道教符籙記載的「二十八星將宿」傳授給了我,因為過去這些都只傳子或傳弟子的。

鑽得愈深,才發現道教世界實在太豐富與複雜,講究煉丹練氣的丹鼎派、重視方術的符籙派,吟唱道曲的唱腔就不同,甚至被稱為「袖裡乾坤」的手訣,亦各不相同。

大家要環保,但科儀或祭拜儀式也不可廢

問:最近引發熱議的減香、滅香,牽動的是環保與信仰議題,你從道士/學者的觀點怎麼看這件事?

答:社會上有些人憑藉刻板印象就輕下批評,前一陣子的減香、滅香爭議,甚至引發輿論批評道教廟宇不「環保」;其實道教用香沫拈香,燒香、紙錢甚至祭解、燒庫錢等,都有一定方式,並非無限使用,尤其不用不環保的化學香或會冒黑煙的紙錢。因為道士是在內壇演法,香或紙錢的品質不佳,直接受影響的就是他們。我贊成燒好香、化好紙,基本上減香、減紙錢或鞭炮等,已是許多道廟的共識。當然也不是「滅香、滅紙錢」,這是誤會吧!就像孔子說「爾愛其羊,吾愛其禮」,同樣大家要環保,但科儀或祭拜儀式也不可廢。信仰習俗和生態環保可以兩全,藉此提醒官民雙方,才是雙贏。

道教在儀式實踐中,就像古代儒家禮學所講的「神道設教」,一直遵從《道德經》的「道法自然」。道教宮廟新蓋或增建前的動土儀式,落成後的「建成醮」謝土慶成祈安等,都很了解蓋廟動土就會破壞土地生態,所以得透過鄭重的儀式向土地謝罪。我要強調,道教傳統中的上香與祭拜很簡單,只要求心意能夠隨香傳遞就好,供品只要有香、花、燈、茶、果即可,絕不拜葷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