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時尚大道】時尚攝影系列報導:時尚‧停‧格 艾爾文.潘

美籍攝影大師艾爾文.潘,1917–2009。(路透社)

記者董柏廷/綜合外電報導

艾爾文.潘將拍攝民族人物方式套用於「巴黎、倫敦工匠」與「紐約百業」等人像照系列中,讓各行各業的平凡人物展現自信丰采。(路透社)

艾爾文.潘 Ivring Penn

移植民族人物攝影方式進《VOGUE》雜誌,如〈甘迺迪〉。

若說獨占《哈潑》雜誌的戰後攝影師理察.亞維登(Richard Avedon,1923-2004)代表勇於創新,那麼艾爾文.潘(Ivring Penn,1917-2009)則是以自恃優雅的攝影作品與之並駕齊驅。與《VOGUE》合作長達五十年之久的他,作品比起對手理察.亞維登更具多元化,其創新手法也堪稱劇烈。

艾爾文.潘自拍作品很罕見,因為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重要人物,也不想把自己放入鏡頭內。(路透社)

習畫美術出身 《VOGUE》踏上時尚攝影之路

艾爾文.潘刻意迴避裝飾、華麗與古典規格,有意識地想製造二次大戰後的新時尚攝影風格,同時吻合戰後所需的新意與新氣象。(歐新社)

出生於紐澤西的艾爾文.潘,少年時期進入藝術大學就讀,最早學習繪畫、製圖與工業美術,他對於構圖的結構性於此時期扎根,其實自學生時代起,艾爾文.潘便在《哈潑》雜誌的藝術總監Alexey Brodovitch底下做事,將個人繪製的畫作刊載於雜誌之中。做了兩年的自由設計圖繪者與業餘攝影師,終於在1940接掌Brodovitch的精品百貨公司「Saks Fifth Avenue」藝術總監,但只維持了一年,他便決定離開,前往墨西哥並輾轉至美國繼續他喜愛的繪畫與攝影。當他抵達紐約,當時《VOGUE》的總編輯Alexander Liberman便延聘他到雜誌的藝術部門工作。一直到1943年,《VOGUE》大膽起用身為攝影助理的艾爾文.潘的作品做為雜誌封面,從那刻起,他才算真正踏上了時尚攝影之路,為雜誌拍攝各種封面照、人像照、靜物照,且偶爾撰寫關於攝影的專欄文章。

艾爾文.潘刻意迴避裝飾、華麗與古典規格,有意識地想製造二次大戰後的新時尚攝影風格,同時吻合戰後所需的新意與新氣象。(歐新社)

時尚靜物登封

他最為知名的作品便是他的「靜物照」系列,在素淨灰白的背景底下,一枚戒指、一雙白色皮手套、一只手提袋、一條寬皮帶,便足以展現時尚氛圍,讓時尚攝影的疆界拓展為只需透過時尚物件的精巧擺設,不再倚類模特兒為主軸的可能性,讓時尚攝影大開另一番境界。艾爾文.潘尤其喜歡白色或略微暈染的灰白色布景,並用精準的天然採光排除或製造陰影,留下模特兒清晰可辨的衣裝剪影,於非動態的靜止畫面之中,形成另類的丰采,而服裝更在黑與白的交織下,更加突顯出玲瓏有致的「A字形」線條,讓衣裝轉化成彷彿一朵神祕感十足的花。

艾爾文.潘的靜物攝影每幀各具特色以及意義,舉凡罌粟花、香菸、冷凍食品、昆蟲等都是他鏡頭下捕攫的物事。如1943年做為《VOGUE》封面的時尚照,即是一項創舉:拋卻以人物為模特兒的傳統攝影法,以時尚物件為主,在淨潔的灰白色背景下,透過戒指、白色皮手套、手提袋、寬皮帶、掛置於牆上的絲巾與水果圖照展現出「時尚生活氛圍」,讓時尚攝影拉出另一創新的標竿。於是,時尚影像的主體,不再只是衣裝、模特兒與有標價的商品,而是「影像」本身,艾爾文.潘透過靜物攝影,讓時尚影像的本質有了不同以往的轉換。

人種學式攝影

1948年艾爾文.潘因公之餘,在安地斯山脈一地租下當地老舊的攝影工作室,展開「人種學式」攝影,到訪的地方包羅萬象,由新幾內亞的森林部落、祕魯山區、沙哈拉沙漠、尼泊爾高山、摩洛哥的荒漠,以一系列印第安部落族人等為拍攝對象、更有〈庫斯科小孩〉、〈穿高跟鞋的庫斯科女人〉、〈在風中的兩個Guedras舞者〉……等。

拍攝時他並不使用人為光線,他認為燈光會破壞空間構圖上的完整性,因此於拍攝帳篷的上方開了一個口,讓自然光線透進帳篷中。而人像攝影中以〈庫斯科小孩〉最為知名,此作更在拍攝隔年便登上《VOGUE》版面,又創出另一項革命性的新示範,原照更於2008年在紐約,以五百二十九萬美金(約台幣一億五千六百零五萬五千元)的高價售出。

百業人像

艾爾文.潘甚甚至將他拍傳統民族人物的方式套用於「巴黎、倫敦工匠」與「紐約百業」等人像照系列中,讓各行各業的平凡人物或低收入族群,無論是誰,每個人都個自以自己的職業為榮,自信而得樂,尤有甚者更移植此風格進入《VOGUE》雜誌的時尚與人像照之中,如〈畢卡索〉與〈甘迺迪〉。

以樸見奢

無論是靜物、人像、時尚,艾爾文.潘通常只在攝影工作室內拍攝。室內是一致的單一式背景,微微見其襤褸的布幔,地上偶有散置的電線或紙屑以及地毯,使得他的風格呈現樸素、簡單、毫不造作的風味,他的時尚攝影刻意迴避裝飾、華麗與古典規格,有意識地想製造二次大戰後的新時尚攝影風格,只是,這種略帶瑕疵的簡式場景似乎並未消減名牌禮服的高貴,反而產生更加俏麗自然的對比,也吻合戰後所需的新意與新氣象。1950年之後,《VOGUE》的時尚特輯系列,更可看到灰白黑的淡彩風格,將黑色禮服襯托而出,且達到剪影效果,讓禮服的剪裁設計脫穎而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娛樂】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你可能還想看 more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