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永續投資規模 台灣4小龍掛車尾

2016/01/11 06:00

記者吳佳蓉/專題報導

近年食安事件、環境汙染事件頻傳,社會大眾更加關注企業賺錢是否「取之有道」,政府也開始大聲疾呼企業社會責任(簡稱CSR),但落實程度如何?比較反映一國資本市場CSR成熟度的「永續投資」表現,台灣不僅居四小龍之末,規模甚至逐年衰退。

法人選股 納入社會責任指標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總經理黃正忠解釋,所謂「永續投資」指的是投資人、銀行保險業或基金操盤人,選股時除考量財務績效外,也一併考量企業的「環境、社會及治理績效」(簡稱ESG績效)的投資策略,如排除投資菸業、核能等汙染產業,或投資產品、製程對環境友善的企業。

一國永續投資規模越大,企業越會重視公司治理及CSR揭露及落實,以吸引投資人目光。國際間永續投資早已蔚為風潮,聯合國頒布「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後,全球已有千家以上、總資產規模超過45兆美元的機構法人簽署。

在亞洲,根據亞洲可持續發展投資協會(ASrIA)發布的「2014亞洲永續投資評論」,亞洲區永續投資資產規模也已達44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2%,永續投資基金數量也增至500支,年成長率11%,已具規模。

台灣投資規模 逐年倒退嚕

相較之下,台灣永續投資規模僅7.14億美元,遠低於亞洲第二、第三及第四的香港(113.29億美元)、南韓(84.26億美元)及新加坡(56.6億美元),不僅為四小龍之末,且規模還逐年衰退,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

黃正忠指出,台灣永續投資主來自外資,本土投資機構對於永續投資「所知不多、掌握不深、興趣不高,投資分析技能也不足。」這與國內產業界常誤以為,永續投資等於不顧投資績效或犧牲股東權益的迷思有關。

他解釋,落實永續投資策略有很多,例如負面表列(不投資對環境、社會有重大負面影響之產業)、逐步將企業ESG績效列入投資決策,或以股東身分向獲利佳、但ESG表現差的公司進行議和,鼓勵提升ESG表現,這些與獲利、股東權益其實並不衝突。

台灣永續投資持續落後結果是什麼?黃正忠指出,永續投資風氣不起,企業就不會真正重視CSR資訊的揭露及落實,環保及相關社會糾紛就難改善,也難以建立準確評估環境、社會風險控管機制。

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成長放緩,連中國都在十三五計畫中將環保上升為核心議題,反映在未來國際經濟勢力重組過程中,環保、能源、永續等議題將扮演重要角色。台灣擁有先進技術、知識及創新能力,不應只著重降低成本,企業應結合本業,朝環境、節能等面向創新轉型。黃正忠建議,要使國內永續投資起步,首先,四大基金應率先投入,納入更高比例的永續投資,並定期公布投資金額、標的及選股原因,以產生帶動效果。政府也應將「綠色成長」及永續發展,提高為國家發展策略,並具體訂出短、中、長期目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