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迷蹤亞投行

2015/05/05 06:00

■歐陽書劍

近日在英國經濟學者的小圈圈中,有一場媒體取材的論戰,主要是關於媒體是否偏頗地塑造了特定政黨更長於經營經濟的迷思。媒體因為特定立場而呈現版面,其實東西方並無不同,就像上週舉辦第四次籌備會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就被有意擴大了商機及可能的影響。

有關亞投行的討論,雖然已多,但因章程未定,且不少推論是根據錯誤的資訊或判斷,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又要會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談論未來的方向,因此有必要再加釐清。先就台灣加入的政治性而言,執政黨明白表示「中華台北」是能接受的底線,卻被中國否定在創始會員國之列,未來若以「中華台北」成為一般會員,意義就不一樣了,因為只是明確地顯示「中華台北」不是代表一個國家的名稱,這也印證當初魯莽申請的不智。

中國資金壓力大 吹捧商機

在經濟面,外界在吹捧亞投行的商機時,普遍引用亞洲開發銀行(亞銀)2010年的報告,其中估計亞洲基礎建設在10年間需要投入8兆美元以上,但我們必須再度強調,在該報告中,中國是基礎建設需求最高的國家,且占8兆美元的一半以上,若完全按照亞銀估算,以每人國民所得判斷,則中國不僅沒有多餘資金,而且是壓力相對較高的國家。

無效率投資 未來的蚊子館

依亞銀的報告,中國的建設需求仍然急迫,這和一般認為中國基礎建設需求將降低,所以可透過亞投行將多餘的產能、勞工和資本向外輸出,以紓解壓力的想法並不一致。特別是中國最近幾年的投資項目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已攀升至近50%,相對於主要國家的GDP組成以消費為主,甚至占7成以上,落差甚大。

消費不足是其國內經濟結構問題,可是投資就和亞投行有關了。為何中國大規模的投資,仍然不足呢?只能說建設仍然落後或效率有待改善。今日投資可能是明日成長的憑藉,但沒有效率的投資,卻是虛耗資源,就像蚊子館一樣,不僅沒有功能,未來還要投入資源維護。

依據亞銀的報告,中國和印度的基礎建設需求合計超過6.5兆美元,占亞洲需求近80%,其餘國家總共1兆多美元的需求,若分散在11年,每年僅有1000多億美元,亞洲部分國家即使資金有限,全球滿溢、到處流動的資金何不掩至?當然是無利可圖。這和國內目前的情況一樣,引導民間資金流向公共建設的困難,在於未能提供獲利的商業模式。

近日有人援引榮工公司在2014年4月與新加坡公司共同取得新加坡捷運約新台幣49億元標案,做為亞投行商機的印證,卻忽略該公司前身榮工處1975年就在新加坡建立據點、1980年代就承辦當地捷運工程的事實。

這一事實也說明了得標工程不靠協議,而是要依賴實力和努力。在亞投行想要協助的亞洲國家中,有幾個我們具有這樣的條件?

亞投行鎖定於亞洲地區的基礎建設,對中國而言,可配合「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不管能否獲利,都有戰術上的重要性,亦得以發揮影響力;不過,台灣也不會因為不是會員,而更被邊緣化。

一帶一路國家 非台灣場子

對外經濟關係是台灣命脈,但評估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商機時,應該中性看待,不必和中國對幹,也不能和中國站在同一邊唱和,畢竟「一帶一路」牽涉的國家,大都不是我們的場子。

亞投行的章程還未定案,台灣也因不被中國視為主權國家而無法成為創始會員國,朱立倫對習近平提到台灣加入亞投行的「適當名稱」,若是「中華台北」,則顯然是還未走出亞投行的迷霧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