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編造幸福感的偏見

2014/09/01 06:00

◎歐陽書劍

走過華麗浪漫的香榭大道,漫步於優閒暢意的塞納河畔,在優美的生活環境下,還能享受免費的大學、相對健全的醫療體系,有人問,法國人怎麼能夠不快樂?但不管法國人多麼幸福,我國官方統計的幸福指數,今年剛好贏過法國一名。台灣憑什麼這麼幸福?

上週五主計總處公布二○一四年國民幸福指數統計,總共十一個領域六十二項指標,以廿四項國際指標相較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十四個會員國及二個夥伴國,我國綜合指數在三十七國中位居第十八名,較去年進步一名,和法國名次對調。表現最佳的領域分別為列在第二名的「所得與財富」,僅次於美國;還有「人身安全」第四名、「就業與收入」及「居住條件」均為第九名。

讓台灣人這麼幸福的主要原因就是所得與財富、人身安全、就業與收入,以及居住條件;只是貼近觀察,除人身安全外,其餘卻幾乎是民眾最為痛心的領域。因此,不管是薪資停滯或房價高漲,國民幸福指數顯示的可以說是荒謬的反差。事實上,從中央到地方,從個人到團體,也莫不以搶救實質薪資和抑制房價為最迫切的任務,連證交所上月還公布「台灣高薪100指數」,希望為企業加薪添加柴火。這樣的統計結果,會有人相信?

「生活是否美好?」有主觀的感受,人和人之間難以比較,各國間更是難以量化分出勝負,OECD進行跨國比較的目的,是希望提醒政府「人民的需要」,做為改善施政的指標;但我國排名在前的所得與收入等,卻是首先要被改善的項目。

高所得的金融業,經常反映收入不及其他國家,低所得的底層工作者,在應付日常生活所需上,更是苦不堪言;薪資問題的惡化,在我國受到普遍的認同。在幸福指數公佈的同一日,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自二○一五年七月一日起,將每月基本工資調升七三五元至二萬零八元,這一金額不多,但經千呼萬喚後才進行的調整,勞動部估計受惠的本國勞工達一五六萬人。

然而,以主計總處一○二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領有薪酬的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在二萬元以下者約一百萬人,根據勞動部的定義,基本工資又指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所得之報酬,工資、薪金及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等均包括在內,看起來定義比基本工資更廣,但人數卻遠低於勞動部的估計。

勞動部和主計總處所計算的五十萬人左右的差距,不知是因為後者想要炮製人民現在的幸福感,而少報低薪人數,還是前者想要營造將來的幸福感,所以虛構政策的影響力?

OECD的「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網站轉載了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巴黎特派員比亞茲萊(Eleanor Beardsley)的文章,她以街頭採訪捕捉巴黎小市民心中的快樂,「健康最重要」、「不用太多錢,但要足夠生活」,而且要「有時間享受生活」,顯然使國民快樂的理由很簡單。

其實,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感受,幸福感本身就是個人偏見。人間就是光譜,從左到右,擠滿了有點相似,以及極端不同的人,這種厚薄不一的連續,本身就是社會現象的反映。台灣人如果覺得幸福,真正原因絕對不會是數據上排名在前的「所得與財富」;使人民快樂的理由很簡單,只怕領導者在幸福指數的遮掩下看不見真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